首页 > 综合 > 正文

如何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政协委员这样说→

2023-08-30 21:15:15来源:人民政协网  

编者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港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做好港澳工作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挥人民政协优势,助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8月25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进行协商议政。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会场 本报记者 姜贵东 摄


(资料图)

政协委员发言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南省委原书记刘赐贵:

强化涉港澳青年政策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政协部署要求,筹备好双周协商座谈会,港澳台侨委员会调研组于5月赴香港、澳门和上海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特区政府积极作为,引导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惠港澳青年政策的统筹协调性不够、政策落地的顺畅度不高、引导港澳青年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做好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工作,是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的战略性工程,核心是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建议加大中央支持力度,落实特区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政策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

坚持规划引导。把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纳入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施政规划,中央和有关部门、有关地方、特区政府围绕青年发展问题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注重青年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衔接、统一,提高规划的针对性。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促进港澳青年与内地交流交往的统筹机构和统一规范的服务平台,加强政策沟通,强化特区政府与内地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对接协调,提高相关政策的协同性和可操作性。

突出效果导向。立足港澳青年需求组织开展交流活动,精心设计受港澳青年欢迎、有文化科技内涵、有利于增强其家国情怀的交流项目。注重交流活动细节安排和总结分享,加强交流活动质量评估和后续跟踪服务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港澳青年与内地交流活动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抓好政策落实。完善信息共享和政策督导机制,健全网络版终端、窗口服务人员和相关责任单位工作机制,促进多部门高效协同,尽快打通涉港澳青年事项的“卡口”和“堵点”,有效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

聚焦四个问题 引导港澳青年认识真实的内地

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年往返于内地和香港之间,对两地都十分熟悉。推动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要引导他们走进内地,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认识内地,将各种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拉近心理距离,增强国家观念。具体来说,应聚焦四个问题:

认识“穷与富”。建议内地有关方面在安排港澳青年考察内地时,多让他们到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看看,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做出正确判断。

认识“大与小”。建议在安排港澳青年到内地交流时,聚焦“伟大、宏大、重大”三个主题词设计参观项目。让他们从万里长城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中华民族团结御敌的伟大精神;从三峡大坝等重点工程,感受中国建造的宏大气魄;从航天基地等重要场所,感受中国科技的重大发展,在心里树立起国家的伟岸形象。

认识“公与私”。建议推动港澳青年来内地交流时,加大挂职交流的力度,让港澳青年通过与内地同行较长时间的相处,切实感受大公无私、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

认识“勤与懒”。建议在推动港澳青年交流中,多安排他们到一些知名的大企业见习,让他们亲身感受内地的快节奏、高效率和内地企业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张宗真:

扎实做好澳门青年进入内地城市就业工作

澳门人口总数约70万人,其中约15万人居住在珠海。就业方面,仅1000余人在内地工作;创业方面,澳门居民在横琴登记的企业大部分属中小型服务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薪酬差距较大,竞争能力较弱,创业成功率较低等。建议把引导澳门青年进入内地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他们走进大湾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加强宣传引导。依托媒体开展政策解读,宣传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并对其职业规划提供建议。珠三角九市试点扩大对澳门专业资质的认定,降低澳门青年进入内地就业的门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内地成功的澳门青年典型,发挥成功人士示范带动作用。

提升专业技能。发挥澳门本地高校优势,加强与内地高校合作,采取“3加1”或者“2加2”的模式,让澳门本地学生在两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增加他们就业的竞争力。鼓励澳门大学生毕业后到内地企业或政府部门实习一年,再到当地就业。

加强住房保障。实施“港澳青年安居计划”,通过“实物保障+货币补贴、社会化补充、信息化建设、行业规范”,推动保障性住房、人才房、青年驿站建设,并联合有关机构推出优惠住房。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主席何超琼:

树信心促发展 增进港澳青年国家归属感

国家归属感是民心归向的钥匙,也是把港澳青年团结起来,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具体来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对自己能力和未来的信心,对港澳两个特区发展的信心,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应从以下方面提振港澳青年的“三个信心”:

搭建更多立足港澳产业特色、具有国际视野与规模的国际化论坛。加大支持力度,在港澳地区搭建更多国际化论坛,促成国内外官方、民间各层次的交流合作。重视国际论坛中港澳青年骨干力量的培养,帮助他们在国内与国际双接轨的平台上培养“主人翁意识”,实现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用好政协大平台,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挥近6000名港澳地区各级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依托同乡社团和专业社团等组织,通过召开学习会、宣讲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面向港澳青年的学习、宣讲团,凝聚爱国正能量。注重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港澳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做好宣传政策和解疑释惑的工作,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积极利用青年聚集的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声。

帮助港澳青年了解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港澳青年所长。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组织已在各行各业实现了自我发展的就业创业者代表、企业代表等,开展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的就业指导项目,帮助港澳青年找准自身定位及优势,进行就业规划指导。同时,建立统一的就业创业信息汇总和查询网上平台,让相关信息能够便捷直达每一位港澳青年。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谭锦球:

搭建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桥梁

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既是促进人心回归的工程,亦是搭桥铺路的工程,爱国爱港社团在其中要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正向思维、心系家国的新一代,贡献社会、报效国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融入意愿不强,融入渠道不畅,融入成效不足。

为此建议:

丰富人文交流内容,提升交流活动实效。作为爱国爱港社团,应充分利用在内地的网络资源,开展不同领域的实习交流项目;如参观成功的港资企业,香港青年可通过实地参观、直观感受,与企业家及员工交流了解国情,并为其个人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社团更要跟进参团青年的人心工作,持续引导,从而产生向心力。针对大学生,可组织寒暑假的企业“轮岗”实习、“管培生”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让他们亲身见证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做好面向青年的宣讲和对话工作,促进心灵相通。爱国社团与中学及大专院校应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委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团负责人及青年领袖走进校园,定期与青年人对话,对他们到内地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给予帮助和指引。

善用“港漂”和北上大学生,搭建香港与内地融合的桥梁。爱国社团组织要邀请更多在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参加青年联谊活动,引导内地大学生融入香港,扩大与香港本地人的人际网络,达至人心相通。回流香港的大学生具备两地的生活文化认知甚至工作经验,爱国社团或中资机构可安排专项招聘会或人生导师计划,让回流人士发挥所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主席林克庆:

加快完善民生融合政策 推动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广东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中央要求、港澳所需、广东所能”,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目前在粤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有1.4万多人,吸引港澳专业人士超3000人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港澳青年就业近5500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社保累计超30万人次、报考事业单位约3000人次、享受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居民同等购房待遇。但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热情仍不够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创业、生活仍有制约因素。为此建议:

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采用综合授权清单方式,一揽子、成体系推进内地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对涉及国家事权的重点改革事项,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东南沙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率先探索、先行先试。

加快民生政策融通。扩大“港澳药械通”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和适用药品医疗器械目录,推动医疗保险跨境结算,加快实现港澳青年在内地就医享受与港澳的同等待遇。扩大港澳建筑、会计、医师等职业资格认可范围,为港澳青年提供更多成才成长机会。建立内地与港澳社会保险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社保关系衔接问题研究,建立社保跨境转接制度。

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建立在内地工作的港澳青年身份认证“一卡通”,赋予其与内地居民身份证同等法律效力和使用功能。推动跨境征信互联互通,提高在内地开立银行账户、查询使用征信、办理抵押登记及融资等方面的便利性。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发挥社团积极作用 做好人心回归工作

推动港澳青年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团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澳门,社团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青少年工作、增强青少年家国情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是发展壮大爱国爱澳力量、推进“一国两制”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但必须承认,青少年工作还有不少可完善之处:

社团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一切以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推动组织青少年工作,不断增强港澳青少年的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

活动要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提高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提供个性化的活动和服务,将工作做到人头上,做到人心里。特别是青年社团要深耕基层,全面系统了解青年人所思所想,举办项目时要为他们搭台铺路、补台站台,提高其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政府对弱势社群和教会学校的关注还有很大空间。同时,要加强青年社团的分工合作,提高社会效益。鼓励澳门青年社团在横琴设立工作站,推动澳门青年与内地交流工作。

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后续跟踪服务。近年来,资助部门增加了评估规定,但还没有落实。此外,对一些品牌活动应有后续跟踪,提升其活动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

发挥内地高校作用 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

围绕“发挥内地高校作用,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提三方面建议。

招生方面。近年来,内地高校招收培养港澳学生的规模持续扩大,同时也面临着名校生源较少、升读研究生受限等问题。建议:一是创造条件,争取更多优质生源。可参考台湾地区“海外联招委”统筹高校招生、为优质生源提供高额奖学金及交通费用、生活补贴等对港招生做法,适当增加内地对港澳招生院校数量,完善内地高等教育展等联招机制,同时加大奖助学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北上”读书。二是解决本科和研究生报考的身份条件差别问题,让内地港澳本科生顺利升读研究生,提升培养规模和层次。

培养方面。要把港澳学生相对集中在一起,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国情教育等方面提高针对性。建议:一是重点扶持一批港澳学生较多的学校,提高港澳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打造更多可共享、有深度、吸引力强的国情教育项目。二是做好港澳学生骨干人才培养,从国家层面选拔优秀学生开展管治能力等方面的研修,将港澳学生纳入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就业方面。建议:一是搭建平台,为港澳学生参与港澳社会治理提供帮助。建议搭建对接平台,建立毕业生成长档案,常态化开展实习、挂职和专项招聘,帮助更多优秀港澳学生进入港澳政制管治领域和爱国社团组织。二是完善政策,为港澳学生留在内地就业提供便利。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带动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和细化落地,推动有条件的地方面向港澳毕业生开展选调等试点,支持他们享受相关人才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丰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佐姣:

提高港澳青年与内地交流工作的质量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就提高港澳青年与内地交流工作的质量谈些意见。

对象要突破“同温层”。现在,特区政府在高中课程“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中增加了“内地考察”的内容。建议爱国爱港阵营在组织各类考察访问团时,推出引导措施,吸引更多青年走进内地,实地感受国家优秀传统文化和新发展新成就。

内容要突出“多样化”。看祖国的红色,如韶山、延安、遵义,让人感受中国人的特质基因;看祖国的古色,如长江黄河、长城故宫,让人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看祖国的绿色,如名山大川、美丽中国,让人感受华夏大地的雄伟壮美;看祖国的彩色,如现代创科、时尚文化,让人感受发展前景的风光无限。

形式要体现“灵活性”。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总体上把握三个原则,即:提倡平等对话而非单向灌输,提倡专业交流而非娱乐至上,提倡实践认知而非本本主义。交流是“双向奔赴”,既要吸引港澳青年走进内地,也要推动内地优秀青年走进香江。建议持续推动军事、航天、创科、文化、体育等领域的青年代表来港交流,让两地青年在互动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达到柔性引导的效果。

成果要及时“制度化”。抓好成果转化,及时组织交流对象进行分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影响更多年轻人;抓好跟进培养,对表现好的重点对象,吸收进社团骨干,推荐到关键岗位。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海南社团总会会长李文俊:

抓好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 促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会。”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需要政府、社会和港澳青年内外联动、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共同抓好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建议:

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深化港澳与内地政府间合作,共同制定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孵化平台建设,推动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出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制定包括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措施,以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设立青年创业基金,出台专项融资担保制度,帮助港澳青创项目破解融资难题。社团设立资助计划及低息贷款,推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同时,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已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延伸至在内地其他省区市创业的港澳青年。

完善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保障体系,在生活配套上加力加码,包括建设人才公寓和安居房以解决住房难题,提供法律、就业、教育、医疗等服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各地政府及港澳青创服务平台、社团组织应进一步加强对港澳青年的政策解读和指导,加大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力度。社团应善用优势资源,举办更多港澳青年赴内地学习交流活动,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内地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孙煜:

强化中资企业责任担当 助力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年来,在港中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资企业理应在香港青年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发挥自身优势,助力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议:

支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近年来,在港中资企业在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国情和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发挥优势,创新爱国爱港教育方式方法。包括:支持具有良好价值观导向的教材读物进校园活动;举办更多受青年人欢迎、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邀请内地知名运动员参赛交流,凝聚人心;针对青年比较关注的航天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举办主题成就展或邀请权威人士座谈交流,通过切身体验增强自豪感。

支持香港青年和学生到内地学习交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中学生报考内地大学,对于其中有实际困难的基层家庭学子,建议相关部门做好统筹,由中资企业提供奖助学金支持。另外,很多中资企业在内地有总部或分支机构,近几年组织了一些青年人到内地机构的交流实习活动,建议进一步扩大规模和频次。

助力解决香港青年就业难题。中资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招聘力度,向香港青年提供更加多元的岗位。中资企业母公司或内地机构特别是大湾区机构实施香港青年专项招聘计划,在选聘流程、职业生涯发展方面提供支持,鼓励更多青年到内地工作。同时,通过设立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等方式,支持香港青年创业。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30日第02版)版面编辑:牛忠磊摄影:姜贵东新媒体编辑:洪琳审核:周佳佳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