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楚天评】东湖评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3-08-24 17:50:14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资料图)

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

“专精特新”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的“腰脊”,在专精特新赛道上正展现澎湃势能。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链条式发展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在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武汉经开区共有82家企业入选,同比增长46%,增幅位居武汉全市第一。京东云、科大讯飞等公司的区域总部落户我区,法雷奥、佛吉亚等世界500强公司在我区建设研发中心,武汉经开人工智能科技园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赋能园区企业发展,中国电子云总部基地、中创上元量子产业园等科技创新园区强力聚集,东风博泽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东风马勒热系统有限公司等武汉经开区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以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源等科创领域为代表,持续涌现的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为武汉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中高端产业市场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有助于武汉聚焦重点领域进行全产业链持续创新能力建设,搭建专业化配套协作平台,推动产业链式突破、实现一条龙发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精细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高度聚集,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在产业链上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在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做精、做专,成为“小巨人”。武汉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集群龙头优势,以大产业带动大创新,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壮大东软集团南方总部、中国电子云全球总部等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支持东风公司组建“车谷实验室”,促进清华大学和东风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和中交二公院,武汉理工大学和华砺智行,南京大学和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湖北智能网联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等2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形成更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安排,畅通技术供需对接渠道,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持续性赋能做强平台要素支撑。武汉市科技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得天独厚。当下,湖北省正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武汉经开区新增的8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来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氢能、大健康、环保生态等产业领域,与武汉经开区产业发展相得益彰。武汉经开区抢抓时代风口出台系列政策,不遗余地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助跑计划”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市场开拓、产业链协作等方面推出10条措施助企纾困解难稳企增长发展。“车谷科创33条”每年将拿出不少于8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7+X”扶持政策体系,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强区黄金十条”,重点提出“车谷英才计划”,旨在加快推进人才强区战略,高质量实施车谷人才“百千万”工程, 为推进武汉经开区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打造全国产业创新集聚区提供政策保障。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武汉经开区中小企业创新梯队培育效果显著,总数稳步增长,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9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317家,创历史新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创新为导向,聚焦主业练内功,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才能扎扎实实促进武汉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武汉城市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凝心聚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唐晓仕(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