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改造升级 加快福建渔区乡村振兴

2023-05-09 10:03:16来源:中国食品报  

在引擎轰鸣声中,一艘艘满载的渔船陆续回港靠岸。在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现场一片繁忙,回港的渔民和海鲜收购商忙着搬运新鲜渔获物,上演休渔前的最后“狂欢”。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位于福建省泉州湾南侧、石狮市东北滨海突出部,“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发力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助力“海洋强市”建设,对祥芝国家中心渔港进行提升改造和整治维护,改造项目提升了渔港渔业科学精细化管理,促进祥芝镇的渔业经济及其产业链快速发展,带动渔业现代化设施的引入与升级,使传统渔港向现代化渔港方向发展,助力渔区乡村振兴。

提升改造促生产


(资料图)

作为全国五大一级渔港之一,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是福建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中心渔港,也是近几年来国内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中心渔港。“渔港可供1000余艘大型钢壳渔船停泊和避风,在泉州市内,有80%的海鲜始于祥芝渔港。”渔港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建设规模宏大,占地约131090平方米,岸线总长1.2公里,工程全部由政府投资,总额达1.13亿元。随着中心渔港的建成,祥芝镇的渔业经济及其产业链有飞速的发展。渔港配套的有33家水产品加工厂、20家冷冻厂,库容量近15万吨,基本能够满足捕捞冷冻需求。还配有4家造船厂,可同时制造30余艘远洋钢壳捕捞船。此外还建设了石狮市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石狮市海洋科技园,完善了集海洋捕捞、渔港、造船、冷冻、渔需用品市场、水产品交易、水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

渔民在收拾新鲜渔获物

陆上划分摩托车停放区、办公管理区、港区内车辆停放区、杂鱼交易区、渔获装卸区、综合补给区;海上划分为卸渔渔船停靠区、待卸渔船停靠区、渔船锚泊区。在港区内外明显地方设置功能区域划分示意图,引导渔民规范渔船停靠、车辆停放和渔获装卸、交易等秩序行为。

其中正在修建的两栋卸渔廊道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工作人员介绍,该卸渔廊道总长度达400米,两栋卸渔廊道总占地面积795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28平方米,整体为上下层式的设计。下部为敞开式的卸渔、整理、配送空间,上部为夹层式的隔间,作为工具间用途。难管理、无秩序是渔港的突出问题,渔获物乱摆乱放,驶入车辆随意停放,导致其他车辆出入港区进退两难,港区的人、车、渔获物混为一体。卸渔廊道建设完成后,渔获物的卸载和摆放将迁移至卸渔廊道。届时,该卸渔廊道还将具备水产品现场交易的功能,项目投用后,可进一步提升码头的渔获装卸、岸上交易及物流运输功能。

对祥芝国家中心渔港进行提升改造和整治维护,是继渔港完成改扩建工程、新建综合服务大楼之后,石狮在“十四五”期间发力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助力“海洋强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项目。港口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包括港池疏浚111.82万立方米、港池炸礁5.81万立方米、建设渔货棚1.2万平方米、旧港区路面堆场修复3.6万平方米、预留发展用地硬化0.8万平方米。

“曾经的渔港仅有7个泊位,目前扩建至22个泊位。”工作人员指着码头大大小小的船只介绍,“另外,通过改变渔船的停靠方式,由原来的侧靠变为现在的尾靠形式,减少船身的靠岸接触长度,以前渔港可以停靠30艘船,现在已增至70余艘。”港池交通有序通畅,停泊区秩序井然,形成了“即靠、即停、即走”的作业模式,提高了泊位的利用率和渔民的生产效率。

值得一提的还有渔港对卸渔方式的改造,“以前的渔港被改装小吊车垄断了市场,价格全由渔港公司说了算。”一位船东说道,“经过整治后,改变了港区老旧的改装小吊车作业模式,采用传送带卸渔的方式,提高了作业效率,更降低了生产成本。”

智慧设施促效率

互联网的发展为现代渔业的信息化水平插上了翅膀。2021年海关总署发布《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显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趋势。《“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完善设施数字化感知系统,推动既有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新建设设施与感知网络同步规划建设。构建设施运行状态感知系统,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增强关键路段和重要节点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

《福建省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中提到,通过助导航设施、渔港监控设备的建设,提高渔港信息化水平,形成一系列适宜全省渔港发展的管理、运维机制,提升渔船渔港的科学管理制度与手段,规范渔港的管理和提高渔港运营效率,逐步实现对出海渔船、渔民的动态管理,为渔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为智慧渔业的发展提供孵化条件,促进智慧渔港形成。

停靠在渔港的渔船

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工作人员介绍,未来将会结合5G、工业物联网、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手段,建设祥芝智慧渔港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将政府监管和渔港运营管理融合,促进“依港管港”“依港管船”“依港管人”“依港管鱼”,实现对港、船、人、渔获物的现代化、规范化、物业化管理,提高渔港综合监管水平、渔港生产运营水平,提升渔港防灾减灾能力、安全管控能力。

据了解,智慧渔港的升级改造采用1+1+N框架,即一张网、一中心、N配套。一张网,渔港视频监控网;一中心,智慧渔港中心,包括:调运中心、数据中心、智慧渔港一体化综合平台等;N配套,渔港车辆进出卡口配套、无人值守地磅、渔港加水设施、渔港广播系统等。

“如渔港泊位智能调度系统,能提供渔船基础信息、计划指令接收、泊位计划、舶靠离计划报备、自动排队取号、进出港调度、呼叫中心、超期提醒等,最大限度提高渔港渔船的调度效率。”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工作人员介绍,“还有基于闽政通统一技术平台的‘智慧渔港’移动App,该App面向渔民、船员、管理人员等,提供进出港管理、泊位调度、渔获物追溯等功能。”

通过智慧渔港系统的建设,实现港区管理智能化高效化,助力渔业监管便捷化规范化,实现渔港运营服务多样化可持续化。港口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之后将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可以有效提升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完善渔区安全体系的效果,更完善的渔港配套设施能激活渔区渔港发展潜力。”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泉州市以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抓手,积极推进海洋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招商和项目入驻承接载体,并将现代渔港建设与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紧密结合,布局海洋经济项目,推进海上牧场、岸上加工、渔旅结合等融合发展,建设区域产业结构平衡、层次较高、辐射效应明显的港产城一体化沿海现代渔业经济区。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渔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升,带动渔业现代化设施的引入与升级,使传统渔港向现代化渔港方向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有侧重地发展现代渔业、海洋资源深加工、滨海休闲渔村等不同方向的特色产业;探索渔民转产转业新方向,多渠道增加渔民就业机会与收入,推动渔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渔业渔区现代化,助力渔区乡村振兴。

(王佳仪)

《中国食品报》(2023年05月09日06版)

(责编:王佳仪)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