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全球讯息: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翻译 一起来看看吧

2023-02-07 09:10:42来源:互联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太白的评价写的真好,我最早知道信陵君魏无忌还是从蔡志忠的漫画书上,上小学时候的我第一次知道了战国四公子。赵、楚、魏、齐四国的公子啊,个人生平跟出身、国运等因素还是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有出身平民的,有贵族,或者就是国君的兄弟,感觉放在中世纪欧洲就是能当选帝侯的那种。魏国在我看来可能是这四国中最弱的一国,也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魏公子无忌如此威名,以及更为内化的伟大品质。


(资料图片)

信陵君最为出名的事迹应该是”窃符救赵“了,上中学的时候大家好像也都学过,是出自《史记》中的一篇。每次读这篇故事的时候,仿佛能够置身于那个年代,往往会感受到这一历史事件的传奇性。

长平之战之后秦坑赵卒40几万围赵都城,天下都吓坏了,魏国派兵帮赵走到边境也不敢住前走,赵国由于精壮几尽被杀,家家戴孝,当他们知道若向秦国投降也是必死无疑,因为他们组织了老弱妇残再奋起一搏,想在邯郸与秦国开展持久战,但这毕竟还是抵挡不了秦军的进攻,于是赵王派人向其他六国求援。

当时的韩国已经被秦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而齐国与燕国随时可能会发生战争,这两个本来就是对头,显然不会合兵一处。剩下的也只有魏国与楚国了,当然楚国要想发兵,还得看魏国的表态,因为楚国想要去救援赵国必须要经过魏国的领地。

得到消息后的魏王虽然想出兵救赵,但他又怕得罪强大的秦国,平原君的门客几番劝说,魏王就是不愿意出兵。魏无忌没办法,只好带上自己的食客要去和秦国拼命。

信陵君的三千门客,平时白食白养,关键时候还是三千智囊团。里面一位年七十的守门后人侯生,一生最光彩的火光,是为信陵君而烧。他献出了计策,去魏王那里偷兵符!偷走兵符,这样”偷”走整支军队,力量不就来了么?

礼贤下士的人果然很得人心。

信陵君考虑说:现在统率魏军的是老将晋鄙,万一他虽然见到了兵符,但他不交出兵权怎么办?侯嬴则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名叫朱亥,是个有名的大力士,到那个时候如果晋鄙不愿意交出兵权,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在侯嬴的引导下曾多次前去拜访朱亥,起初,就是这么个屠夫出身的朱亥却并不理会他。毕竟这是送死的差事啊。没想到公子朱亥笑道:”我本来只是一个屠户,承蒙公子赏识,多次来看我,我不答谢的原因在于小礼对公子无所用,现在公子有急难,哪里敢推辞。”

这里一个重要的话在于”小礼无所用“,我们也揭开朱亥和候赢为人。真正的勇士不用小礼去谋取利益,这也说明了一点,一流人才推荐的大部分也是一流人才。相反为了谋取小礼的人所推荐的也必然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就会结党营私,组织就处于危亡的境地。

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人心。你若把心收归了,利益大到无穷想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大格局的人,与小格局的人,小九九是不同的。如此常替人着想,常说好话,常看人好处,是有道理的。

侯生因年老体弱,不能随军而战,在信陵君率军出发之时,他面北而自杀,以此壮举来送。

信陵君带着朱亥以及门客来到了邺城,他们见到了晋鄙之后,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求晋鄙交出兵权。晋鄙虽然见到了兵符,但仍然怀疑地说:我奉大王的旨令率领10万大军驻扎在边境,现在你们几个人前来想要来代替我,此乃军机大事 ,容我奏明大王后才能办理。

谁想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后面的大汉朱亥便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的命令,想反叛吗?晋鄙还未缓过神来,朱亥便从袖子里拿出一把40斤重的铁锤,朱亥就立马用铁锤把晋鄙给捶死了,于是他们就带领着晋鄙的军队,进军就把秦军给击退了,破解了赵国的邯郸之围

秦王事后自然心中不平,便派人去魏国邀请信陵君来秦国做客。信陵君当然不会上当,但又不合乎礼仪。于是,朱亥又请求代替信陵君出使秦国,信陵君想,秦王虽然残暴,但总不会扣留一个使者吧,于是便答应了。然而,这一次勇士朱亥也难逃秦人之手。

秦王见信陵君没来赴宴,怒火攻心,加上蒙骜上奏秦王:”信陵君的使者朱亥即锤击晋鄙之人也,这是一个天下少有的勇土啊,一定要留下来为我们秦国所用。”

于是,秦王就以高官厚禄来拉拢朱亥,朱亥并不答应,秦王愤怒得把朱亥关进一个装有老虎的大铁笼子里,来威胁朱亥。老虎看见有人被投进笼子,就猛扑过来。朱亥大叫一声:”畜生,你敢”那只老虎吓得趴在朱亥的脚下,动也不敢动。秦王叹道:”乌获、任鄙也不过如此啊!如果放他回去,那是纵虎归山!”

朱亥知道自己回不去了,就对看守的人说:”我受信陵君知遇,当以死报之!”乃以头触屋柱,柱折而头不破,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绝咽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侯嬴和朱亥两个义士的壮举,在当时的大梁(即现在的开封)为他们立了衣冠墓。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