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县中崛起助力县域教育振兴

2022-11-18 20:28:28来源:荆楚网  


(资料图片)

近日,《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11期刊发了题为“县中提升:谋划县域教育振兴”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一时间,“县域崛起”“县中振兴”等话题在教育界讨论热烈,这为振兴乡村教育,打通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半壁江山,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关乎人才强国的底座,因此,县中崛起需纳入县域振兴的重点内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义务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待,从基本均衡到实现优质均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刻不容缓。县域教育曾一度处于“失语”的尴尬境地,曾面临生源之困、师资之困、条件之困和质量之困。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提升县域教育,谋划县中崛起。

结对帮扶解决“卡脖子”难题,资源共享助力人才成长。只有破解师资生源“双流失”的发展痛点,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县中崛起,从而有效支撑县域振兴。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一些曾一度式微的县中逐渐崛起,在县域教育振兴中脱颖而出。譬如,成都龙泉驿黄土中学抓住发展契机,与名校结对,实现了从“弱校”到“强校”转变;黔西市的金碧中学,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但是开展暖心帮扶,学校教育质量再上台阶。很明显,结对帮扶不仅是资源共享,教育理念互通,更是促进县中教育优质发展的“加油站”。

校本研修共创特色课程,县域中学焕发生机活力。县域特色课程是展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研究指出,纵观国家特色课程发展20年,共有四条路径。其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是紧密结合学校地域、人文历史,充分发挥校本特色且效果显著的课程路径。当前,县域中学普遍面临“生源之困、师资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质量之困”等多重问题,要想实现县中崛起,唯有立足于县域本身,充分发掘自身特色,通过校本教研方式,创新学校特色课程。例如,南通一小学借助农具老物件开展“新时代耕读文化”特色课程,让乡村学校焕发生机。

教育信息资源互通,为师生打开一扇新的联通之门。如果说结对帮扶是“开瓶器”,特色课程是“催化剂”,那么教育信息互联互通便是“加速器”。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全国各地乡村持续推进,为县域中学的师生们打开一扇新的学习之门。譬如,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借助科大讯飞“双师课堂”,建立“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以多类型教研活动为抓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研、共享、共提升。目前,全区教师已基本具备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的应用融合能力。当教育信息与互联网传播媒介融合后,实际上打破了传统的知识封闭,对县中教师而言,智慧教育带来的是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手段的变化,更是学生的进步、教师自身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被纳入其中,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县域青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为此,加快县中崛起,助力县域教育振兴,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是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稿源:荆楚网

作者:骆帝艳(武汉江汉区常青街办事处)

责编:詹蔷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