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全球新动态:【地评线】东湖评论:在劳动教育中涵养学生踏实奋斗精神

2022-09-17 15:40:10来源:荆楚网  


(资料图片)

今秋开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体现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也将成为中小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有力地改变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被弱化的现象。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教育之所以真实有效发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劳强体,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青少年而言,劳动不仅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体质,也能够增强个体独立性、奋斗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以劳动促成长,让孩子们懂得“用心”与“脱俗”。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爱上劳动,并且获得一些技能。目前全国多地发布中小学劳动清单,详细制定各年级各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劳动技能,更有甚者,直接把劳动教育场地根植于田间地头,使课程设置更接地气、更有操作性,自然而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田园里的蔬菜采摘、田间管理等,亲身体验劳作快乐,让同学们在劳动中体验了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既是实施“新课标”的重大举措,也能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田间劳作实践,为学校劳动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保障学生参加劳动全过程,用心用情体验艰辛与不易。明白“幸福都是靠劳动创造的”。

课堂是育人的主动脉,育人是课堂的灵魂。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在新学期开学季,已悄然绽放出了激动人心的育人新气象。用好学校劳动基地,亦能让其他学科教学更有生命力,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把对学生的尊重鼓舞和心灵启迪尽情释放并传递给学生。譬如,近日长阳磨市镇救师口小学执教《落花生》一课,索性将课堂“搬到”学校劳动基地——花生地。采用“田间教室+实景课堂”的形式,把“实景实地”升级为“新课堂”,在真情实景的“收”“尝”“品”“议”花生中,探讨花生的生长特点,了解花生的属性,体验收获的乐趣。郎朗书声、欢乐笑声,“双减”见实效,生态跃课堂,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2022年8月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发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分专题设立了一批类型多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必将打通青少年心中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譬如,湖北大学2022级新生张晋源,患先天性脑瘫的他,与命运“搏斗”19年,坐轮椅圆大学梦,完美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奋斗和现实行动中。“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这个大课堂,把理论学习与现实结合起来,潜移黙化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实现心灵的升华。在“大历史”和现实中融入、贯通、连接,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画出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心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好身边的鲜活资源,不负青春韶华,汇聚“大”的合力,延展课堂“半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多方力量整合成一个大大的“社会大课堂”同心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姜雪凤(宜昌长阳)

责编:郭蕾

标签: 劳动价值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