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饕餮百味人生宴 宽心可驰天地间

2022-04-20 05:38:00来源:荆楚网  

岁朝清供、甓射珠光,翠湖心影、葡萄月令,故乡的食物、昆明的雨……光看名字,就让人心旌摇曳,一篇篇凝萃闲逸的美文,一件件唯美恣意的精品,出自同一人笔端。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老的笔下,有人间草木、四方食事,有凡心世相、百味生活,浮沉着人间烟火,流淌着理性温情,沁润着随性洒脱,描摹出有爱、有味、有戏、有趣的万象风景。他经逢坎坷、大器晚成,笑看峥嵘、乐观从容,能写会画、好吃爱玩。他贪恋世间的酸甜苦辣咸,自称“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他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和感激,随遇而安,自得其乐,“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贾平凹说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梁文道说他“像一碗白粥,熬得更好”,沈从文说他“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无论是淳朴隽永的作品,还是简单淡泊的心境,在喧嚣斑斓的现世,都显得愈发独特而珍贵。汪曾祺,“好可爱一老头”,早已把名字刻在文学史上。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汪曾祺是惬意的,他的文字是有温度的,古朴而不失美感,亲切且平和,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把生活沉淀成诗,与岁月把盏言欢,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深邃。永葆恬淡与优雅,让性灵回归本真,追求心灵的愉悦和升华,大概是汪曾祺作品带给读者的真挚的领悟。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你的味觉便是你的乡愁。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那篇《端午的鸭蛋》里,他这么称赞家乡高邮的鸭蛋:“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手把肉》描述蒙古族的好客:“有人骑马在草原上走一圈,什么也不带,只背了一条羊腿……回家的时候还是背了一条羊腿,不过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了。”《贴秋膘》里的北京烤肉让人食指大动,《肉食者不鄙》几乎就是十二道菜谱。汪老爱写美食,也善做美食,自创塞馅回锅油条,还吃出了人生道理:“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往往能从吃食中参悟人生的况味和哲理。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往往能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汪老在《人间草木》里写到:“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在《自得其乐》里写到:“多年来我的业余爱好,只有:写写字、画画画、做做菜”。写自然,北京的秋花,夏天的昆虫;写人物,鉴赏家叶三,五大和尚和七拳半;写生活,听遛鸟人谈戏,“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写真情,大莲姐姐“惯宝宝”,多年父子成兄弟。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琐碎日常;没有思想灌输、感情渲染,只有低吟浅唱、润物无声。花鸟虫鱼、乡间风物、四时风景、故人往事,“白描”文章的魏晋风骨,生花妙笔下浮生若梦。爱与诗意在平静闲适里次第生长,一圈圈年轮勾勒出岁月沉香的淸欢。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西南联大求学时躲避日军轰炸“跑警报”,汪曾祺最喜欢往有松子可吃的松林跑,有时也会攥着一块点心边吃边躲藏,“死也不做饿死鬼”。在沽源马铃薯研究站画《中国马铃薯图谱》,画完了,随手把薯块埋进牛粪火,烤烤,吃掉,自嘲“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这种随遇而安,是阅尽沧桑后的平和,是凡人与俗世的和解,是历经了生活的百转千回之后,依然保有的难能可贵的赤子之心。

万事有心,人间有味。这个“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的任性老头儿,不争不抢,不哀不怒,活得真实、自我。他不疾不徐地讲述,故事里满是睿智与从容,不急不缓地行走,让万物不困于心,万事不囿于行。不读汪曾祺不足以谈生活,人世间有多少酸甜苦辣,生活里就有多少喜怒哀愁。通透如汪曾祺,看尽人间百态,仍愿意毫无保留地热爱生活。他微笑告诉世界:“人,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很好玩儿的。”抱着这样的心境生活,我们总能想办法找到快乐。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乔(湖北宜昌)

责编:郭蕾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