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警惕“不见面治理”背后的作风问题

2022-03-15 08:20:09来源:荆楚网  

信息化时代,“不见面审批”“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新治理方式提高了效率、便捷了群众。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此背景下也衍生出一些脱离群众的新苗头:有的基层干部不善、不愿、不屑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安排工作习惯微信吼吼、处理事情经常电话问问、了解情况依赖表上看看。这种不良风气被一些干部自嘲为“不见面治理”,值得警惕。

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数据平台和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但如果过度依赖“线上办公”,以发通知、转文件等“键对键”沟通替代当面交流、现场解答等“面对面”联系,以“数据跑腿”取代“干部跑路”,不仅与运用信息化办公技术的初衷相违背,还可能导致治理温度缺乏,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得干群距离越来越远、干群关系越来越淡。

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与密切联系群众之间,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之所以出现“不见面治理”,有问题的可能不是新手段、新应用本身,而是少数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心态。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碰到难题就无所适从的“怕”,不肯花时间倾听群众诉求、不愿花功夫做好基础性工作的“懒”,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屑沉下心帮群众解决问题的“烦”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作风和思想上出了问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下,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本质上还是在做“暖人心”“聚人心”的工作。无论多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多么完美的数据报表,也无法完全替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行动,无法练就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只有融入群众,和他们“同坐一条板凳”,以群众感知代替“个人觉得”、以群众评判代替个人判断,才能看到实际问题、听到群众心声、收获真知灼见,才能清楚掌握百姓的利益诉求、明了他们对政府决策的态度、找到日后改进工作、干事创业的方向。

破解“不见面治理”的难题,首先要平衡好治理效率与治理温度之间的关系。既要灵活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也要注重加强“面对面”沟通交流,提升服务热度和治理温度,增进干群互信。要持续用好调查研究“法宝”,“身入”实际、“心至”基层,读懂群众诉求背后的信任与压力,珍惜与群众“见面”接触的机会,把群众的意见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镜子”、提升工作质效的“鞭子”、科学合理决策的“准绳”,实现决策问计于民、工作聚力于民。同时,要让基层干部有更多“减负”获得,将他们从填表格、做台账、录数据等非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走村入户中,以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求真务实的作风、暖心贴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点赞好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武汉江夏区)

责编:杨虹磊

标签: 密切联系群众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