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长的画卷,光是匆匆掠过,从头看到尾,就要花费10多分钟,看得更为细致的话,半小时也欣赏不完,这是创作者陈鹏程用了5年多时间来创作的作品。千手观音、卧佛……上万尊造像,或坐或站,或卧或笑,神态逼真,无一雷同,浓郁而鲜活。随着画卷徐徐展开,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欣赏到石窟艺术。
“大足石刻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我的这幅50米长卷就是以宝顶山石窟为创作蓝本,将宝顶山大佛湾所有造像全部画了进去。”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陈鹏程说,他想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11岁靠画画赚到“巨款”
陈鹏程今年55岁,家住大足龙水。留着一头长发的他,看起来就像搞艺术的。
“可不敢说自己是艺术家,一半是自学,一半是拜师学艺来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出身农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以前条件不好,没有绘画的工具,他就用瓦片或者锅底灰来进行作画。8岁的时候,自己画了一幅父亲的肖像,因为神态逼真,在村里一举成名。
在他11岁的时候,就有人登门找他作画了。“我记得是画菩萨,每一幅要画1米多长,画了一个寒假,一共画了24张。”陈鹏程说,那次作画让自己患上了冻疮,直到现在,每年冬天还会复发。不过,也让自己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巨款,“一共185元的劳动报酬,相当于父母卖两头大肥猪的价钱呢。”
第一次靠作画赚到了不菲的报酬,也坚定了他继续作画的决心。
随着自己年岁渐长,陈鹏程觉得,自己虽然有爱好和天赋,但在理论和技法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于是开始了拜师学艺之路。
陈鹏程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他前前后后拜过3位老师。老师们给他的帮助都很大,他现在会的国画、油画、剪纸以及对绘画的审美等,都来自老师们。其中,有一位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袁辉老师。“我记得,那是我19岁的时候,刚好成家,日子艰苦得很。为了学画画,我专门请他来我家里住了一个月,白天我们各自去干活做事,晚上,我就向他讨教学习。”谈及以往的学艺过程,陈鹏程现在还饶有兴致,“那个时候每天晚上6点吃饭,一直要吃到深夜,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袁辉老师滔滔不绝,教我国画的理论和技法,这也是我国画的启蒙。”
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
年轻时,为了养家,陈鹏程做过许多事。但他说,即便是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形之下,自己也没放弃过画画。有时,甚至用赚到的钱来贴补画画。
陈鹏程所在的大足,有享誉全世界的大足石刻,他听着“上朝峨眉,下朝宝顶”的民谚长大。小时候只会看石窟造像的精美,长大了,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对宝顶山密集的石窟造像十分尊崇,所以,他一直想着用自己的创作,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石窟艺术的精美和震撼。
此前,他曾创作过10米长的《大足石刻十米画卷》,这幅作品已被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为了对宝顶山的石窟造像有更深刻的认识,创作前,他多次去写生。为了看另一个视觉的石窟,他还去到对面山上,天雨路滑,拉着桑树枝的他,从高处跌落,差点遇到生命危险。“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些都是创作路上的小插曲。”谈起这些,他云淡风轻。另一幅作品《长江三峡图卷》,则被重庆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
2016年初,他决定再次挑战自我,以宝顶山大佛湾为蓝本,进行50米长卷的创作。
“之前创作的《大足石刻宝顶山画卷》,是宝顶山大佛湾的外景。这一次,我想更为详细地把这些石窟造像呈现出来。”陈鹏程进一步解释称,随着年龄增大,自己的画技越来越成熟,阅历也越来越丰富。而子女也长大成人,不用他操心,更有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创作。
为了以画养画,平时,他会接一些手绘、画画方面的业务,赚取一定的报酬。除了家庭开销,就把剩下来的钱用到创作长卷上。
上万尊造像悉数收入画卷
早前,50米长卷已进入到收尾阶段,但陈鹏程仍然非常忙碌。为此,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然后去到大足美术馆的画室创作。晚上九、十点钟再回家,每天要花费1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长卷上。
“人都瘦了一大圈,本来就瘦,现在估计只有90多斤了。”妻子李中瑛心疼地说道。
收尾阶段如此,可以想象,创作前期以及中途,更是不容易。
他介绍,画卷以大足石刻最为著名的宝顶山石窟群为题材,共三个部分,均通过故事化手法再现。第一部分是行孝出家,讲述的是大足宝顶石刻创刻者赵智凤为了多病的父母5岁出家修行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弥牟求法,讲述的是赵智凤研修柳本真佛法;第三部分是宝顶成佛,也是最核心部分,讲述的是赵智凤回到家乡大足后打造石窟,最后呈现石窟全貌。目前,三部分创作已经完成。
记者从画卷中看到,宝顶成佛部分,既有富丽壮观的千手观音,也有安详而卧的卧佛……数不清的造像,大到神态、举止,小到衣襟、配饰等,都格外逼真。
“50米长,要展现上万尊造像,要考虑比例的问题,还要尽可能不出错,一旦画错便不好重来。我都是先画一个小稿,觉得满意之后再定稿创作。”陈鹏程说,千手观音是宝顶山石窟重要作品之一,广达88平方米的岩壁上,位于正中的观音菩萨伸出千手千眼,非常富丽壮观。而自己创作时,为了复刻下“千手千眼”,曾一度画得头晕目眩。
此外,如何表现大佛湾圆觉洞和毗卢道场两处洞窟,也让他思考许久。“用了19天时间来思考,每晚想着都无法入睡。”陈鹏程说,如果按部就班、简单复刻,画面中只能出现洞门的样子,而洞窟内部的精美石刻就无法表现了。怎么办?最后,他破除框架,大胆地把“洞门”打开,全方位地将洞窟内的石刻展现出来。
声音
“将为其办个展,邀专家进行评估”
大足区美术馆工作人员欧阳阳光,从事国画绘画多年。他告诉记者,首先,自己对陈鹏程很是佩服,“每次看到陈老师,他都在作画,有时甚至晚上还没离开。他把创作的想法付诸行动,并坚持了这么多年,十分可敬。”其次,从体量来看,50米长卷,与平时作画的尺寸相比,放大了不少,作画的难度特别高。第三,题材上,虽然也有创作者以大足石刻为题材,但陈鹏程以赵智凤的生平为叙事线索,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宝顶山石窟全貌,不仅有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想法,艺术表现力上也更完整。“最后,从观感来说,长卷的完成度很高,长卷牵涉到很多造像、风景,操作得不好,容易显得杂乱。然而,陈鹏程的这幅作品连贯,整体性非常强,用笔、用墨拿捏精准,极具中国画的韵味以及艺术表现力。”
大足区美术馆馆长王建平介绍,大足区美术馆成立了一个专家工作室,用以支持艺术家们进行创作,陈鹏程就是特聘专家之一。为了让陈鹏程安心作画,他们不仅为其提供了工作室、工具等,每年还会给予一定的创作经费。陈鹏程创作刻苦,其精神值得所有创作者学习。画卷的规模也比较震撼,为了精益求精,他们还邀请来不少专家提建议,对画卷进行提升。
王建平还表示,为了支持和鼓励创作,预计5月份,大足区美术馆将会举办陈鹏程个展。除了长卷,还会展出陈鹏程其他作品。届时,也会邀请专家对长卷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