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湖光色,点点海菜花。在云南大理洱海,一度难觅踪迹、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如今又回来了。
海菜花并非生于海中,而是长于云贵高原的淡水湖里,为我国特有种。海菜花白花黄蕊,形象清奇脱俗,对水环境的要求颇高,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生态学家指出,海菜花可作为监测淡水湖泊污染的指示植物。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流域内人口不断增长、旅游业飞速发展,污染负荷快速增加,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经历了从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42岁的葭蓬村村民王丰,祖祖辈辈生活在洱海畔。他说,海菜茎叶可食,甜糯清香的“海菜芋头汤”是白族人家的夏日佳肴。
海菜花在洱海水面成长、漂浮,作为沉水植物,盛放时浮于水上随波荡漾,受粉后沉入水底。“大理海子无根草,不飘不落不生根”,白族民歌中以海菜隐喻漂泊人生,可就在六七年以前,由于洱海入湖污染物不断增长,洱海水质变差,荡漾在洱海湖面的海菜花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洱海蓝藻。
王丰说,洱海里见不到,他就在家里小院的池塘里种了几株海菜花。“家里老人在洱海边生活了一辈子,见不着海菜花不习惯。”
研究洱海多年的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欣泽介绍,海菜花生长需要透明的水体和优良的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疯长,挤占了海菜花的生存空间,浑浊的水体环境和水质富营养化都会限制海菜花的生存。
为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2016年底,云南省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开展村镇“两污”治理、流域“两违”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减量等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目前,大理全面完成了洱海周边1806户生态搬迁户的房屋拆除,环湖生态廊道和湖滨缓冲带加紧建设。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继2018年后再次实现7个月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2020年1月至4月,洱海水质保持Ⅱ类。
随着水质向好,2018年海菜花又星星点点地出现在了洱海上。如今,连片的海菜花散落在葭蓬村旁的近岸水域,随波荡漾、灿若繁星。“海菜花虽然没有根,但我们都希望它能永远开在洱海上。”王丰每天散步到岸边生态廊道,都会去看看水里的海菜花,时不时给好奇的游客讲讲洱海又见海菜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