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岁的司马第大屋 一场火吞噬近半
这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2天两遇火警 如何保护与开发,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
大屋原来的外景
大火后的断壁残垣
大屋原来的内景
大屋被烧得只剩框架
位于温州永嘉的司马第大屋由三座四合院并肩组合而成,正房厢房共46个整间。如今,这里仍生活着12户人家,一半是陈强、陈立勇这样的陈氏原住民,一半是外来租户。
陈强曾举起灭火器试图灭火,却毫无成效。三四分钟后,他的房子就被火吞噬。
20分钟后,火焰已向四周扩散,将占地二十四亩的司马第大屋裹挟在骇人的火焰中,被层层浓烟淹没。
十几间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宅,就这样在他们面前化为灰烬。
22天,大屋连发两起火灾
关键时刻,消防栓没派上用场
50岁的陈强突然发现隔壁四五米外的房子“火已经上天了!”,他赶紧推醒熟睡的妻子,抱着孙女跑出家门。慌乱中,他3点54分拨出火警电话。
一分钟后,24岁的陈立勇也打了119——3点40分左右,他的母亲就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陈立勇被喊了起来,边报警边将保险箱搬出去,“我妈赶紧去拔煤气罐管子。慌忙之下没拔掉,直接用刀把管子一砍,把煤气罐搬了出来。”陈立勇回忆说,当时,不少邻居都下意识地先把自家煤气罐搬离了房子。
陈强不是第一次拨打火警电话——4月12日,因一户人家用柴生火,大屋西侧刚发生过一起火灾。
古建筑怕火。2003年,芙蓉村就成立了一支由15位村民组成的微型消防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大屋公共区域一直有安放干冰灭火器与消防栓。永嘉县文广旅体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每年都为芙蓉古村更新配备不少于300个灭火器,司马第大屋每年更新配备约36个灭火器。在他记忆里,司马第大屋经历过两次修缮,也对电线进行过两次整改,包括电线入管。
不少村民告诉钱报记者,4月火灾后,大屋开始了消防整改。陈强说,每逢节假日,会有人来进行清理易燃杂物。不过,一些村民会把杂物搬进家里。永嘉文旅体资讯公众号显示,4月30日,永嘉县文广旅体局曾组建检查组到芙蓉村古建筑群,督查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用火用电管理情况以及安全整改情况。
这次整改过后没多久,这场更严重的火灾便突如其来,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建筑物遇劫。
据陈强透露,火灾发生后,芙蓉村的微型消防站很快便抵达现场。然而,位于大屋北侧的两个消防栓却毫无用处,“可以出水,却坏了,连接不上水带。”
陈立勇也说,当天,不知什么原因,自己家门外的消防栓没有派上用场。
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起“如果”,并指向同一个结果——“如果当时消防栓好用,也许不会烧毁这么多建筑。”
好在,芙蓉村微型消防站的扑救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火势的蔓延,为消防救援大队争取了救援时间。
4点14分,第一支专职消防队到场。5点10分,这场大火终结,司马第后退主屋及南首建筑都被保下了。
伤心的,回不来的大屋与记忆
纠结的,不知去路的300年古宅
记者赶到时,是火灾后次日,司马第大屋仍弥漫浓烈的焦味,目之所及是断壁残垣。于4日5时30分起封闭。
42岁的陈红蹲在一片废墟上。她一家几代人都住在这里,几年前才举家搬迁到市区,可“很多老物件都没带走”。“我的太爷爷、爷爷留下了很多东西,包括奶奶的嫁妆都在这里。”她指着废墟的一片角落说,“那曾立着一个铜镶柜,带铜锁抽屉,还绘制着林黛玉葬花的巨幅图,特别有纪念意义。还有好多古代镂空的木果盘,以及影集、古画,都没了。”
当她赶回芙蓉古村时,眼前的一切让她难以置信,“看得都要掉眼泪了。那些承载儿时记忆的院落和门庭,那个完整的司马第大屋已经回不来了。”
“真是可惜呀!”陈光华说,如果没有这场火灾,自己本打算将一些老物件放进老房子的大厅供游客观赏,“往年,每逢节假日,大屋里游客都挤得满满当当。”
永嘉县文广旅体局表示,正连同相关部门全力做好火灾受损情况和事故原因调查,待查清后,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陈立勇记得,自己读小学时,司马第大屋东大门的墙就挂上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占地面积近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40平方米的司马第大屋,是整个永嘉县规模最大的民居之一。2005年,司马第大屋随整个芙蓉古村被列入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年后,芙蓉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幢历史300年的古建筑,始建于康熙年间,由村人陈有佐和三儿子陈士鸾共建。因陈有佐曾授官奉直大夫、候选州司马,他的宅邸很自然地被称为“司马第”。全屋三幢四合院各有出入门户,院子间有夹道相连,内有15个中堂、6个天井、24个道坦、58间房屋,兼有花园、池塘、水井等。
抗战时期,大屋的第一进院墙和牌楼都已被烧毁;1975年,屋内聚星堂后左右侧的原有金间、银间以及五间书院,连同正门门台又被焚。更不用提,南宋末年整个芙蓉村都被元军放火烧尽。因此,芙蓉村于元末重建时,就相当重视防火抗灾。全村坐西面东,引三条溪水流经村寨,按“七星八斗”格局规划,村内有五个水碓、三处水池可用于灭火。
司马第大屋自营建之初,一直有人居住。据介绍,人多时,大屋内近50间房间都有人家。直到2002年时,仍有36户居民。此后,少数几户搬去芙蓉新村,更多的人则像陈红家一样搬去县城或市区。
陈立勇一家也正准备搬去新村,可新房还没装修好,老房子先被毁于一旦,“老屋风景好,但居住条件并不好。”为改善居住条件,大屋周围的一些空地上已盖起一些新房。新房杂乱林立,陈立勇觉得,大屋早已没有自己小时候那么古朴精致,褪尽了昔日辉煌。
陈立勇说,“不少人家都希望将老房子推倒重建,盖起新房。可大屋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允许拆毁。”这种矛盾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作为旅游景点,司马第大屋的保护还缺乏明确定位。”陈光华建议说,老屋可以由村集体统一收归,并安排统一的规划设计,按照旅游景点标准进行改造提升。
这是不少居民的共同期盼。陈强记得,十几年前,当地镇政府和村委也来调解过,提出让大家搬迁,在司马第大屋开发旅游业,“但当时的政策是让我们先租房住,也没有安排好以后盖新房的地基,谈不拢。”而后,此事不了了之。(记者 张蓉 俞任飞)
(文内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