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方式,采取富有“百姓味道”、“时代特色”、体现实践要求的方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讲薄”,近来,湖南永州创建“理响永州”品牌,把“书面语”转化成“家常话”,用“乡音”传“党音”,送“理”送到家门口。
互动宣讲聚人气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理响永州”通过“专家访谈”“读者互动”“脱口秀+演出”等方式,广泛开展全方位、广覆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
领导专家带头讲、知名网红现场讲、基层干部入户讲、榜样楷模贴近讲,理论宣讲队伍“聚焰成火”,接地气留得下受欢迎。如今,永州市已经完成理论宣讲队伍市县乡村全覆盖,拥有特色宣讲团160多个、基层宣讲骨干900多名、“百姓名嘴”2800多人的四级理论宣讲队伍。
着力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主题宣讲,干部群众互动、专家学者互评、线上线下互通,唱响党的“好声音”,锻造思想“主心骨”。
开展“小板凳”上“大讲堂”系列宣讲,县委书记走进社区民居,操着一口地道的永州方言,用“乡音”传“党音”,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传播“最后一公里”,解开了基层群众的思想疙瘩。
创新推进“家庭小课堂”活动,在家里听孩子讲党的故事,讲党的故事给孩子听,党的理论成了父母子女亲情的“连心桥”。
在村、社区设立 “屋场会讲堂”,每周开展“民情大家谈”理论宣讲,党史学习“村村到”“户户通”,送“理”送到家门口。
融合传播激活力
利用湖南日报、永州日报、永州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聚焦内容“需求侧”,优化内容“供给侧”,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生产群众听得懂、传得开、能入心的理论宣讲内容。
发挥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广、即时性强、反馈迅速的特点,主动触网,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微课、微文等形式促进理论宣讲从“融”而行,“云端”传播。
举办“线上打卡”理论宣讲活动,组织理论宣讲工作县区行,进农村、进企业、进影院、进校园、进社区,线上宣讲打卡,并以视频日志(vlog)的形式线上播出,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随时随地观看。
利用“村村响”广播,开通“双语宣讲”传播平台,在江华、江永等瑶族聚居区,充分吸纳熟悉党史和党的民族政策、能用民族语言宣讲的人员入驻平台,开展“双语”宣讲,让少数民族理论宣讲的“行家里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本土化,让少数民族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
建立“理响永州”微端宣讲平台,打造“空中流动课堂”,播放理论小知识、宣讲新举措、身边先进典型、节目制作花絮等内容,满足受众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文艺宣讲创特色
将理论宣讲同文艺创作结合起来,把党的创新理论谱上曲;把“脱贫攻坚”“防疫抗疫”“乡村振兴”等成就编成美丽故事;把身边理论工作先进典型搬上舞台,进行戏剧创作,编排一系列“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理论+戏剧”主题节目,录制成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表演视频,涌现出祁剧视频《常态化防控保健康》、抗疫歌曲《守护家园》、诗歌《咱们的乡村振兴》等一批“冒热气”“接地气”的优秀作品,宣讲形式受欢迎入人心。
将理论宣讲与“文化习俗”结合起来,利用祁剧、祁阳小调、花鼓戏、长鼓舞等形式,将舜文化、柳文化、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稻作文化和女书文化等内容有机融入到理论宣讲中,编成顺口溜、小段子、方言脱口秀。深入浅出的引导与浅显易懂的语言转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百姓名嘴”骆心鸣在一次“屋场会”宣讲中即兴说唱了一段音乐快板:“打竹板,响连天,打起竹板道蓝山,湘江源头水清清,云冰山上好风光,瑶文化,舜文化,红色文化盖湘南……”赢得村民纷纷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