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专题 >

湖南日报版面头条丨绿水青山绽笑颜

湖南日报 | 2022-04-24 11:02:04

绿水青山绽笑颜

——永州市金洞管理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纪实

陈程 袁波 刘福华

76万亩林海,波澜壮阔。

跋涉奋斗征程,荡气回肠。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永州市金洞管理区肩挑“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任,筑牢绿色屏障,助推绿色富民,加速绿色崛起,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林业与富民产业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

绿水青山绽笑颜。目前,金洞森林覆盖率87.73%,林木蓄积量387万立方米。近年来,荣获“中国楠木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等10余项“国字号”荣誉称号。

美丽山城金洞城区全景

呵护生态,筑牢绿色屏障

“锯树时虫子下雨一样掉落,要不是管理区快速组织灭杀,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尽管已过去8个多月,金洞管理区林农谈起去年那场雀丽毒蛾森林虫害,仍心有余悸。

去年7月,全省最大面积雀丽毒蛾森林虫害突然来袭,专家组评估虫害总面积约8万亩,其中达到成灾标准约1万亩。金洞管理区党委、管委班子紧急部署,启动应急预案,在专家组指导下,采用无人机和人工喷洒药剂实施空地一体防控精准扑杀。短短10多天,森林虫害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在金洞绿色发展史上,增添精彩一笔。

一场灭虫护林攻坚战,彰显了金洞管理区呵护绿水青山的决心和实力。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金洞,前身是全省最大的国营林场——永州市金洞林场,2006年设立金洞管理区,与金洞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

“绿色是金洞最亮的底色,生态是金洞最大的优势,林木是金洞最好的资源。”金洞管理区党委书记陈莉说,“我们要勇挑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担,进一步擦亮绿色底色,筑牢绿色屏障。”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金洞以“林长制”“河长制”促进“林长治”“河长治”,通过实施“创卫工程”“创湿工程”“创森工程”等,全面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从管理区到乡镇、分场到村组、护林哨所构建了完善管护体系,实行“区领导包乡镇、分场,乡镇、分场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农户,农户和护林员包山头地块”的“五包”责任制。时刻绷紧防火弦,在高火险天气实施“五个天天”措施,即“手机短信天天发、电视广播天天讲、防火喇叭天天响、宣传车辆天天跑、护林人员天天巡”。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控灾结合防治森林病虫害,推行联防联治、无公害防治,确保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3%以内、检疫率达100%。

全力投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生态修复治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专项整治和集中执法行动,共关闭破坏生态环境的矿点13处、采砂场9个、冶炼厂4个、养殖场5家。狠抓水、气、土污染防治项目,完成了城乡垃圾收运工程,购置垃圾转运车13辆、建成垃圾收集池1526个、购置无害垃圾收集桶3750个,全区城乡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

金白河是金洞人民的“母亲河”,涛涛流经金洞全境。曾因非法采矿采砂、乱排乱倒等,破坏了这条河的生态环境,河水变质,一度被群众戏称为“黄沙河”。

2015年起,金洞对金白河启动生态修复,开展非法采石采砂、畜禽养殖、城镇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等环境综合治理,关停采砂场,拆除沿河畜禽养殖场,清理水面漂浮垃圾,清运流域内生活垃圾,兴建农村“三格式”化粪池,打造秀美沿河风光带。“黄沙河”一变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

如今,金洞实现连续35年无重大、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空气质量保持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优良率100%,地表水2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I级水质标准,空气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平均高达1900个。

因地制宜发展水利事业

勇蹚新路,助推绿色富民

三公垒瀑布群景区,层层叠叠的瀑布飞珠溅玉,美不胜收;楠木主题公园,历500余年沧桑的“楠木王”昂扬挺拔,气势如虹……胜景醉人。4月8日,已两次感受金洞美景的邻居县域祁阳邹女士,再次邀约10余名闺密,自驾来到金洞,寄情山水,乐而忘返。

三公垒瀑布群景区负责人高荣华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每逢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景区云溪里民宿客房、餐饮仍供不应求。去年国庆期间,该景区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

金洞曾长期以来以经营杉木为主,进入21世纪,随着替代产品增多,杉木市场逐渐低迷,林农们遭遇守着“宝山”没饭吃的窘境。

“敢于破局,才能走出困境,走进新天地。”金洞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曾海波介绍,近年来,管理区放大生态优势,做足“林业+”融合文章,大力发展以楠木为主的珍贵树种产业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蹚出一条由“绿”变“富”、具有金洞特色的产业新路。

“一棵楠木脱贫,三棵楠木奔小康”成为现实。金洞管理区林业局局长刘金红算了一笔经济账:仅育苗、造林、抚育、管护所使用的劳动力,加上对珍贵树种培育的奖励,就可为林农人均年增收1600余元。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杉木人工林大径材、闽楠大径材、杉木-闽楠混交林、风景林近自然改造”四种成功森林经营新模式。

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建设提质金洞漂流、三公垒瀑布群景区、楠木主题公园、白果市红色景区、楠木湾畔民宿、云溪里民宿等多个重大旅游项目,生态旅游名片越擦越亮,特色旅游画卷越绘越美。

“十三五”期间,金洞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2021年更上一层楼,全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

各地还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点绿成金”助推乡村振兴。特色种养掀热潮,兴办各类种养合作社112个,发展高山有机蔬果、水稻、中药材、野生茶等4万余亩,放养土蜜蜂3000余箱,养殖黑山羊、黄牛、藏香猪等2万余头,覆盖1735户6923名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苗木种植上台阶,培育珍贵苗木基地,发展楠木、香樟、红豆杉等珍贵树种苗木5000余亩,年产苗木1000万株,年产值2000万余元。南竹低改跨大步,先后在野株源、白泡廻、红日山、白果市等10余个村实施了1万多亩的南竹低改项目,覆盖近2000户脱贫户,通过竹笋加工,每户平均年增收5000余元。

在金洞管理区金洞镇小金洞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奉和春正在泡前不久刚生产的野生“明前茶”待客。“太香了,真是太香了,还带有浓郁花蜜香,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赞叹声声中,慕名而来的冷水滩区茶庄老板陈先生,一杯茶还没品完,1680元一斤的茶叶,就毫不皱眉地购了3斤。

奉和春介绍,当地党委、政府近年来把野生茶产业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扶持,村里成立小金洞将军崖野生茶加工专业合作社,建起年产干茶1200斤的加工厂,让深藏深山的野生茶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叶子”。今年清明前,仅加工厂收购鲜茶叶就为本村和周边村民们增收近40万元。

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成金洞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绿色经济助推下,2021年,金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5%。

天蓝地绿风景更美

奋斗不止,加速绿色崛起

三月暖春,行走在金洞管理区“一号线”——金牛公路,路两侧楠木成荫、花草簇拥;几米开外相伴而行的金洞“母亲河”——金白河,碧波荡漾、绿映两岸。工人们正在公路内侧山坡下加紧种植南竹,不时见到挖掘机在河岸边繁忙作业修筑河堤,紧锣密鼓打造“金白河生态廊道示范线”百里画廊。

打造“金白河生态廊道示范线”百里画廊,是金洞管理区决策者高瞻远瞩,推进金洞加速绿色崛起的行动之一。

绿色崛起,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金洞管理区确定以“一核两区”为总揽,即突出生态保护核心,打造碳汇经济先行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今年3月1日,金洞吹响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冲锋号,推进生态制度完善、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社会和谐、生态文化繁荣。

以永州市委、市政府支持开展碳汇经济先行区建设试点为契机,金洞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打造湘南地区“最大楠木景观”,扩大森林碳汇储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化发展模式。

3月10日,金洞管理区在金洞第一中学新建校址举行义务植树活动,党员干部挥镐扬锨种植楠木、桂花树100余株,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风景。

在见缝插针“增绿”中,金洞注重扭转林分结构单一,经营模式粗放的不利局面,加速换档升级,培育楠木等高价值林木,向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进军,促进林木增值、林地增效、职工和林农增收、森林质量和景观效果提升。

去年完成造林改培1.47万亩,造林更新3950亩;其中珍贵树种造林占比国有达100%,集体、个人超80%。近年来,新造、改培以楠木为主的珍贵树种面积近3万亩,目前全管理区珍贵树种培育总面积近10万亩。

在此基础上,打造“金白河生态廊道示范线”百里画廊,将金牛公路建设成为景观层次丰富的“美丽公路”,沿途布局“漂流主题、红色旅游、楠木文化、生态文化、高端民宿、康养休闲”六大旅游产业集群,将以楠木为主的珍贵树种产业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串珠成链”,彰显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与此相呼应,打造金洞镇、晒北滩生态康养旅游区和凤凰、石鼓源乡农业观光及旅游产品加工区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将金洞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实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战略目标。

绿色崛起,未来可期。金洞上下正不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和模式,奋进在将金洞建设成绿色生态新金洞、森林提质新金洞、康养度假新金洞的大道上。

标签: 绿水青山 生态环境 百里画廊

  • 标签: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百里画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