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三点半”问题由来已久。下午3点半之前,孩子在校学习,责任在学校;3点半之后,孩子在家生活,责任在家长。但是,由于作息时间的不匹配,很多家长没有办法接孩子,不少家长不得已把孩子送进了各种托管班和课外辅导班。同时,大批的孩子走出学校门进入培训班的门,又造成了“提前学”“负担重”“传递焦虑”等更多的问题。
近些年,不少地方也出台了方案。深圳市曾经于2015年起在320所学校开展过课后延时的试点工作,2018年北京市提出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段提供3点半后全覆盖的课后服务……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各地又了更多做法和举措,纷纷推出“官方带娃”的各种探索。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中小学课后服务政策,36个大中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43.2%的小学生、33.7%的初中生自愿参加了课后服务。而随着“双减”问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后,越来越多延后放学的举措在各地展开。
但是,自相关政策开始出现,就一直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些家长举双手赞成,大呼“及时”,一些家长却不买账。同时,不少中小学生教师也表示,如今教学工作已经十分繁重,在此基础上增加课后托管的工作内容,无疑是“雪上加霜”。
“官方带娃”如何叫好难叫座?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老师和专家,试图找到答案。
家长的需求始于看管,但绝不止于看管
2月底,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
3月中旬,杨清就收到了女儿所在小学的一份通知。
“政策落实的真快啊!”杨清的女儿在北京一所公立小学就读一年级。杨清收到的通知写到,学校将进行自愿报名的课后托管,报名托管可以5点半接孩子,托管的内容包括诗词赏析、绘画、音乐、阅读、书法等内容。
杨清和爱人都是上班族,家中没有老人帮忙接送孩子,女儿每天放学后原本是要去校外的托管机构。收到这一消息,杨清非常高兴,直接报名了每周两天的课后托管,打算“试试水”。“学校托管服务的安全性肯定没问题,5点半放学,我们就可以直接接孩子了。”
然而两周以后,兴奋的心情没有了,杨清打算退掉学校的课后托管。
“尽管学校有了托管,但是,很多读、背等‘软性’的作业仍然要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做,在学校里,是没有课后作业辅导服务的。”杨清说,“在学校托管的那两天,回家跟‘打仗’一样,要折腾到晚上9点多才能完成作业睡觉。”
杨清表示,在校外的托管班,有专门的老师辅导这些内容,晚上回家以后孩子就轻松多了。
不仅如此,学校下午的托管没有“加餐”服务。杨清记得第一次5点半从学校接孩子时,孩子“哀嚎”自己饿得不行了。而且,在学校托管的两天里,孩子只能留在教室里,不能像在校外托管一样去户外活动。
“后来我去接孩子,旁边和我一样试验了两周的学生家长都说不去了。我的理由是浪费了时间,晚上还要让孩子‘加班’,其他的家长多是觉得可以把孩子接回来,上更重要的课外班。”杨清说。
“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的时候,我家的孩子却在玩剪纸、做手工。”和杨清一样,孙佳也打算不报学校的托管了。
“虽然要求解决3点半问题的呼声很高,但是我们班里报名的人不到四分之一。作为家长,一方面我们觉得学校的课后托管太死板,一般还是坐在教室里;另一方面,外面的课外班比学校托管的内容要有用得多。”孙佳说。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6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9%的受访家长期待落实好学生课后服务。家长所说的“期待落实好”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期待“落实”,一层是期待“好”。
家长们对课后服务的需求始于看管,但绝不止于看管。
来自辽宁盘锦的小学生家长郑阳已经参加了两学期的学校课后托管服务。“以前学校没提供课后服务的时候,我们没有条件及时接孩子,就会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学校的课后服务,在辅导孩子上,学校的专业性更强。而且,我们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另外,在学校,孩子们可以跟同学和老师有更多相处的时间,对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有好处。”
在郑阳看来,尽管学校的课后服务已经做得不错了,还仍有改进空间,比如,与校外培训机构相比,学校的兴趣课专业性不强,课程设置的种类和内容有些局限。
另外,郑阳认为,学校的服务可以再人性化一些。“例如,在放学时间上,我们学校可以选的两个时间点是5点和5点半,但是要求大家最终统一一个时间。双职工家庭更希望5点半或6点接孩子,但最后还是统一成5点了,是不是可以更弹性一些?”
郑阳所期待的也正是专家所担心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现在学生早上进校的时间要向后延了,放学的时间也往后延,这与一部分家长的作息时间相一致了,这个“一部分”主要是那些在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但是,“有些打工的家长需要早晨7点就把孩子送走,之前可以送到学校,那么现在学校推迟进校时间,你让这样的孩子待在哪里呢?”
“一定要让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采取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措施,不能一刀切。”储朝晖说。
不止“朝八晚六”,教师也是普通人
有些家长不买账,不少老师也有质疑的声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学校托管减轻了家长负担,但实际并没有真正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从早8点到晚6点,包括午托都呆在学校里,放学还要值日,有些孩子家远,晚上到家都已经7点多了。”深圳的一位小学老师黄翔说。
与学生相比,老师在学校的时间要更长。
一位在小学低年级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说,每个班主任对自己班的学生都有很深的感情,即使课后服务时间里没有自己的课,“只要学生在,自己就会惦记着。”这位老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比如今天不是我负责的自习,但我也会时不时去教室走动一下,看看孩子们学习的状态,或者随时答疑等”。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不断进行知识输入和更新,也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最起码的时间保证。“现在我每天工作时间基本都要12小时,非常疲惫。这个职业赋予我们很多责任和义务,但首先我们是普通人,三餐四季,平平凡凡。现在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负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终影响的很有可能是教学质量。”黄翔说。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视:很多老师同时也是家长,他们留在学校辅导学生,自己的孩子怎么办?
张月在北京当小学教师,丈夫是医生,他们有一个即将中考的孩子。“以前虽然下班也不早,但是一般晚上7点总能让孩子吃上饭。孩子今年初三了,压力大,有时还能帮她疏解一下,哪怕只是聊天。现在,到家就八九点了,别说聊天,一家人基本很难一起吃晚饭。孩子爸爸加班,我回家很晚,孩子的晚饭有时候是外卖,有时候随便凑合一下。看着孩子瘦瘦的小脸,真觉得挺愧疚的。”张月说。
不少专家表示,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有看护的责任,但不能损失学校的教学功能,尤其是不能在难以保障教师备课、休息的情况下,延长学校对学生的看护时间。
专家:孩子不能只在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
即使课程单一、接送学生时间不灵活等问题得以解决,不少教育届人士指出,中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并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不少老师有更深入的思考。“孩子在学校完成作业,有老师随时辅导是好事,但也要分情况。”江西南昌小学老师汪莹说,有些孩子可能会养成拖拖拉拉的习惯,本来20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孩子会觉得“反正可以待到6点”,就越写越慢。“所以,即使孩子在学校留到6点,但是依然写不完作业。”汪莹说。
储朝晖表示,现在人们还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觉得孩子只能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空间里生活。而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最为敏感,需要机会去感受自然、接触社会。
“理想的状况是,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学习时间应该只占学生整个学习时间的60%,剩下的40%的时间,应该由学生自己支配,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学自己喜欢的内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储朝晖说。
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更加固化了,亲子时间还减少了。
“亲子交流相处时间减少,低年级孩子在校时间过长,容易疲惫或者厌学。”黄翔老师说,而且,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后预习、复习等都是需要成人介入指导和监督的,“毕竟是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关键期,自习课显然无法提供这样充分的陪伴指导。”
现在不少地方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不仅推迟了到校时间,放学时间也一晚再晚,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可以延长至晚上7点。
储朝晖认为,现在“唯分数论”的问题依然存在。只要这个压力存在,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很难减轻,家长也会千方百计给孩子报课外班。他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关键的制度设计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教师的负担。至于课后服务等具体措施,可以让家长、孩子和学校更灵活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