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牢记嘱托 皖美答卷】我在现场:“55”后生产队

2023-08-17 19:54:34来源:中安在线  


(资料图)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唰唰唰……”戴明恩右手提溜着柳筐半成品,左手一挑一压,一勒一编,快速将细细柳条在筐间穿梭。

8月15日,阜南县郜台乡,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编织间内,30多种,上万个柳筐成品、半成品已整齐摆放在库房内。上色、编底、编帮、收口……数十人正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生产正酣,仔细瞧去,居然很多都是老人。

“俺是刘店村的,以前在柳编厂里干了30多年。”58岁的戴明恩是柳编老手,每天能编织三四百个成品。“这里离家近,也管带孙子,每月能挣个四五千。”介绍时,老戴也摸了摸身旁小孙子的头。

安台村人陈伟也是位“55后”,在这也有两年多。她说,这里是计件算工资,多劳多得,空闲时会常来这,挣点额外钱。

“骑车5分钟就管到,一天也能挣60多元,”陈伟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离家近还能挣钱真不错。”

阜南是“中国柳编之都”,在这里柳编技艺得天独厚,世代相传。

“公司里有30多位老人在干活,大多五六十岁,最高的也有80多岁,他们可以在家或者到公司里编柳筐,平均每人也有个2万元的年收入。”公司负责人张朝玲说。

如今,郜台乡已有柳编企业46家,“小杞柳”成了郜台人“发家致富”的“大产业”。

张朝玲向柳筐遥遥一指:“接下来,它们将被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记者 孟一凡 王成光)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