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央广观察】黄山捧回的这座奖杯,代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境界_每日观点

2023-05-13 14:29:43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黄山5月12日消息(记者周然)山水人文入眼来,五月春光最醉人。

5月5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在成都举行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黄山市委书记凌云,代表黄山登台,捧起了中国十大“秀美之城”荣誉奖杯。


(相关资料图)

“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现场(央广网发 胡利龙摄)

“中国美好生活城市”评选已经进行了17年。17年后,黄山终于捧起了这座沉甸甸的奖杯,这是对黄山无数人努力的首肯,也是对黄山新境界的赞许。

黄山日出(央广网发 姚育青摄)

黄山捧杯,实至名归。“中国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有22个分级指标,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民生调查活动,它既是大数据采样的结果,更是城市居民口碑的直观展示。

休宁状元文化创意市集(央广网发 施亚磊摄)

“中国美好生活城市”的评选,见证了这十多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城市变迁的活的教科书。评选启动的2006年,正是“十一五”规划起步之年,国家首次提出了节能减耗、污染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对绿色发展提出全新要求,同时首次提出城市群发展战略。自此,城市、城市生活,成为中国居民新的更广阔的天地和舞台。

屯溪河街夜景(央广网发 文投供图)

城市,不单单是人们安身的栖居场所,更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巨大空间。今年五一,黄山市接待各地游客332万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2%,旅游总收入22亿元,增长34%。

云端上的村落——木梨硔(央广网发 陈开曦摄)

登黄山而一览众山小。

山水的秀美,往往是和险峻相提并论的。当年徐霞客登黄山,日记中多是“涉之甚难”的感叹,住宿多是遇寺庵而草草一卧:“返寺宿”“往宿旧庵”……今天,绝大部分登山人已是普通百姓。黄山风景区的游览条件也日趋改善,连山上的酒店大堂和公厕都装上了地暖和空调。

黄山脚下的民宿——鹿鸣谷(央广网发 吴哲程摄)

“徽”字组成山水人文。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一直是跟山水、跟抒情联系在一起。山水情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根脉,而“秀美”,是山水情怀的最靓底色。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平民百姓,莫不从山水抒情中得到涵养。无论是寄托乡愁别绪、亲情恋意、人生感怀、家国大义,都会从秀美的山水找到灵感和归宿。

浦溪河生态游园夜景(央广网发 陈雪君摄)

我们可以看到,树立中国文化巍峨丰碑的诗词文赋,它们的养料就是秀美的山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水滋养了中华民族勤劳刻苦、豁达开朗、坚韧不拔的品性和气质。

黟县古城舞龙(央广网发 葛元摄)

从这个层面,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徽州这片古时相对闭塞的大地上,产生了如此博大精深、光耀千秋的徽文化:徽学、徽州建筑、传统村落、徽州技艺、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菜、徽剧。这里现今仍然保存310个中国传统村落、15,000多幢古建筑、上百万件文书文献。

只卖花不打渔的村庄—卖花渔村(央广网发 歙宣供图)

诗仙李白游黄山,不忘留下这样的诗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宏村南湖(央广网发 施亚磊摄)

黄山黟县漳河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流水潺潺,风光绝佳,相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的出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外桃源一直是中国古人向往的人生仙境,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图景在黄山处处可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央广网发 周小川摄)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也是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山水文化的滋养,一定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徽州民俗火出圈——汪满田鱼灯(央广网发 歙宣供图)

城市有城市的风采,各个城市有各个城市的特色。北方老工业城市淄博可以靠烧烤“出圈”,而对黄山来说,“出圈”的一定是它的秀美,而且秀美正在黄山“秀”出它的新高度。

休宁坐忘花园创意集市(央广网发 姚靖雯摄)

黄山以创意为纽带,将山水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走出一条“化古为新”的独特发展之路,实现了“秀”和“美”的无缝融汇。

将秀美做出“绣花功夫”。黄山全市连续两年推动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使更多的“目之所见”皆为秀美。

春茶开园(央广网发 施亚磊摄)

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保护,新浪逐波。黄山在全省率先实施“四级”河长制,实现河湖管理全覆盖。原来从事捕捞的沿岸渔民转身从事旅游相关产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去年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带动百姓增收5亿元。

徽茶研学游火热—孩子们在学习点茶(央广网发 戴江勇摄)

去年以来,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谋划重点项目230多亿元。

据悉,近期黄山市还将发布全国首个“最干净城市标准”,进一步提升城市颜值,让市民和游客能在这座中国最干净城市“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西递(央广网发 汪洪摄)

这几年,随着“1+6”圆桌对话、“外长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等一系列活动的纷至沓来,黄山“国际会客厅”声誉日隆。迎客松不光迎来一批批海内外游客,同时也迎来络绎不绝的全球各方宾朋。

徽州古城烟火气(央广网发 歙宣供图)

徽州古城烟火气(央广网发 歙宣供图)

徽州古城烟火气(央广网发 歙宣供图)

徽州古城烟火气(央广网发 歙宣供图)

在黄山这座大的“国际会客厅”的“牌楼”下,又不断涌现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乡村国际会客厅”,它们成为徽州大地一道道靓丽的新风景。

田园风情——水东村(央广网发 周小川摄)

徽州区西溪南,亮出的名片是:“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小镇”。半个月前,爱尔兰CreateOne制作公司《我们的蓝色世界》摄制组走进西溪南,拍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和他在西溪南的景观设计实践。一批批“新徽州人”,如今已成为西溪南文旅推荐官。在他们的助力下,“望山生活”国际大提琴音乐节、“徽州乡坤音乐雅集”乡村音乐节、“剑桥对话相约西溪南”文化交流活动、北京大学与澳洲莫纳什大学“乡村景观与农村水利工程”国际研学课程……令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的活动,让这座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现实版的绿野仙踪—西溪南(央广网发 施亚磊摄)

台湾人许若侠在纽约卖了14年咖啡后,2004年到大陆,先后辗转桂林、南宁、苏州等园林城市,2019年落脚在西溪南这个古村落。他的溪边55咖啡屋定义为“咖啡+”。他说,徽州文化是世界性的,给咖啡添加的,是活化后的徽州文化。

今年春节后到咖啡屋来“合伙”的小韩,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她一边在店里制作和售卖陶艺作品,一边在网上开店。

乡村咖啡馆(央广网发 黄敏摄)

西溪南和黄山其他古村落的创意探索,正是宏村、西递在本世纪初的2000年获得世界文化遗产名号后,推进的2.0升级版,是文旅产业迸发的新闪耀。

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央广网发 祁宣供图)

当研学和市集这样的新经济业态风生水起,当线上与线下并行不悖的新的乡村融合生活给无数00后年轻人开拓出崭新的生活领域,秀美,早已超越李白的诗吟,显得那么年轻。年轻人用高铁串起青山绿水的乡间,与秀美生活零距离相处,这是一幅崭新的城市生活新画卷。

黄山云海(央广网发 姚育青摄)

中国的城市现代化,一定是城乡融合的现代化,是城乡互济、城乡联连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正在于破解乡村衰落的难题,在于留住满目秀美的乡愁,而黄山,正在提供新的样本。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