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日看点!新征程·江淮行|蒙城:科技装备硬支撑 奋楫现代强农路

2023-04-10 19:32:3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如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扎实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两强一增”行动,努力蹚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资料图片)

农机更给力,种地更省力,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6.1%

“现在种粮食全程机械化,我们不用下地忙活,而且产量还提高了。”郭中平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三义镇三义社区人,以前每到农忙时节,她的丈夫都要从外地赶回来抢收抢种,结束之后再外出打工,不但人累得够呛,来回路费也花掉不少。

蒙城三义镇治海农机合作社的农用机械。人民网 陈若天摄

2017年,依托蒙城县治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代敏农机合作社,三义镇全面推广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事托管社会化服务,郭中平跟家人商议后,第一时间选择了托管。

“蒙城很早就开展了‘一块田’改革,把每家每户分散的小地块合成一块大田,后期又搞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很适合农机大规模应用。”蒙城县治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治海说。

蒙城三义镇无人机手正在为种粮大户胡凯的农田作业。人民网 陈若天摄

近年来,随着蒙城县对农事托管社会化服务的大力扶持,李治海和社员们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如今,合作社共有大型机械100多台套,无人机120多架,农事托管服务也从最初的“耕、种、收”发展到现在的“供、耕、种、管、收、销”六位一体大托管。

“种子、化肥合作社统一购买供应,价格比零售便宜。种的订单小麦售价也比普通小麦高。”短短几年时间,种植模式彻底改变,郭中平感慨“变化真大、托管真好”。

据统计,2022年,蒙城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68.47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达到8.2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1%,比安徽全省高出了13个百分点,而安徽则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蒙城县农业装备制造的发展。

戴伟农机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在进行农机组装。人民网 陈若天摄

“90后”的戴峰是蒙城县乐土镇人,曾是一个拖拉机手,如今已是安徽省戴峰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刚开始给农户施肥,一亩地50元,为了多干活,2014年我自己设计施肥机,感觉挺好用,有同行就让我给他们做。”越来越多的同行找过来,纯手工打造无法满足需求,2016年,戴峰建厂开始了机械研发制造。

2019年,戴峰研发出双轴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如今是企业的主打产品,2022年销售出2000台,产值达到3000多万。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贴合实际,了解大家的需求。以挡泥板来说,以前市面上都是铁制的,很容易沾满泥土,重量增加,耗油量也高,还很难清理,我们创新使用橡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戴峰说。

安徽鸿蒙机械工厂内,工人们正在进行工作。人民网 陈若天摄

2020年1月,位于蒙城的安徽鸿蒙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智能化大马力拖拉机和打捆机。公司董事长韩云介绍,企业致力于让农民用好车、耕地效率高,去年开始研发具有智能辅助驾驶的拖拉机,在安徽、河南、江苏等地获得良好的测试效果,不但可以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作业效率也更高。

“科技之花”处处开,现代农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走进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分拣车间内满是西红柿的清香,一车车西红柿被送到自动分拣线上,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分拣包装。

“分拣线分四级,但一级和四级基本不用,因为在种植阶段,我们就进行温度、湿度、水肥等技术控制,让西红柿能均匀生长,不会有太大或太小的果实。”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李柯燃介绍说。

皖农谷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工作。人民网 陈若天摄

玻璃温室内,蔬菜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让室温保持恒定,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数据分析提供适宜的水和养分,正压通风系统送来二氧化碳……全新的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让很多参观者眼前一亮。

除了现代感满满的产业园,在蒙城县的乡村,也有很多“科技之花”在盛开。

3月下旬,在蒙城县王集乡邱竹村,林下种植的100多亩大球盖菇进入了采摘期,数十名村民走来走去忙个不停。

2021年4月,从王集乡杨沟村走出去的女大学生曹悦返乡创业,在选择项目时,村里的1000多亩林地进入了她的视野。蒙城县林地较多,能不能把林下土地利用起来?曹悦选择与宿州学院开展了林下食用菌种植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工人展示刚刚采摘的菌菇。人民网 陈若天摄

“经过土壤养分因子检测、环境因子监测,蒙城林地有机质含量较高,非常适合羊肚菌和大球盖菌的种植。我们在蒙城做了2年试验,量化了这两种食用菌林下种植的各项条件标准,在皖北都可以大规模推广。”宿州学院博士、中国农科院博士后符义稳说。

曹悦介绍,目前公司在蒙城县种植了230亩羊肚菌和150亩大球盖菇,亩均利润分别是15000元到25000元、10000元到15000元,既让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也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秸秆综合利用率。

数字赋能,科技引领,蒙城县正在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皖农谷种植基地内,工人们正在进行缠头打叶。人民网 陈若天摄

近年来,蒙城县遴选551名科技特派员,与安农大组建科技特派团,服务一二三产,实现全县268个行政村(农村社区)“1对1服务”全覆盖。推进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年蔬菜产量92.4万吨,其中销往长三角地区36.1万吨。新增“三品一标”认证经营主体13家32个产品。2022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个,建成6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21.22亿元。

现代农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到来。

“做食品原材料很重要,蒙城丰富的优质农产品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我们从一产(苗育、种植)至二产(产品深加工)到三产(餐饮渠道供应链销售),全产业链推广绿色可溯源的地方特色品牌,着力打造预制菜生产皖北样板。”安徽中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兴国说,公司从事食品研发及调味料、预制菜等生产,今年3月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3.2亿元,解决就业1200余人,实现农民亩产增收约2000元。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