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日简讯:人民来论:“适儿化”改造,需坚持“1米高度”视角

2022-12-08 17:29:16来源:人民网  


【资料图】

日前,《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印发,对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改造提出要求并制定标准,得到广大家长赞许。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保护好儿童的安全,提供更适应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教育配套,有助于儿童成长成才,关系广大家庭切身利益。如何让“适儿化”改造更符合群体特点,确保使用安全,满足切实需求,需要设计者坚持“1米高度”视角,认真设计、用心选材、精心建造。

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没有安全的环境,再好的设计、服务、教育都无从谈起。安全的构建需要科学的理念,需要环保的材料,更需要精细的施工。构建儿童安全空间要懂得换位思考,需要设计师亲临其中,以儿童的身高、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行为方式去设计,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排除可能存在的风险,满足儿童的真实需求。《导则》指出,优先对儿童使用频率较高的教育、医疗卫生、儿童福利、图书阅览、展示与艺术表演、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适儿化”改造。相关部门从设计到选材,再到施工,应多听取一线工作人员和家长们的意见。唯有真心实意、设身处地为儿童考虑,并在实践中精挑细选、反复打磨,才能让改造更加到位更加贴心。

儿童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与配套设施。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关爱不仅在于有几座儿童乐园、幼儿园、儿童医院、娱乐设施,也在于城市小至满足基本需求,大到每一个社区配套的合理规划中。《导则》指出,街区层面与15分钟步行出行范围相衔接,构建儿童友好街区空间,社区层面优先配置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游乐场地和步行路径。这实际上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名儿童提供更安全齐备的成长环境。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孩子可能抵达的地方,孩子可能需要的配套,就应当充分考虑“适儿化”的可能。如老旧小区街道可能存在道路坑洼、井盖缺失、机动车电单车乱停乱放等,则需改善并优化管理;部分小区活动空间狭小,孩子缺少游乐设施,社区应统筹辖区内资源提供必要的场所;再如大型社区的兴建需要配套相应的托育服务、医疗服务等。凡此种种,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对儿童的关爱,回应的是千万家长的关切。

安全齐全固然重要,但绝非“适儿化”改造的全部内容,还需要兼顾趣味性和教育性。趣味性意味着相关设施能真正吸引儿童,真正发挥友好作用。教育性意味着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收获见识,启迪智慧。设计者应尊重儿童向往自然、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将自然、艺术、趣味的设计元素和激发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色彩搭配充分融合到儿童友好空间中。同时还应注意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水平,让不同孩子都能在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土。事实证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在“适儿化”改造过程中尽力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寄托着我们对未来无限的想象,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需要我们在“适儿化”改造中坚持“1米高度”视角,站在儿童角度,为儿童着想,为儿童努力。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