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红红火火迎新春

2022-01-28 18:02:05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广西兴业县城西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老乡家园”里,两名小朋友在贴窗花。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图②: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乡村现代农业基地一片繁忙。图为村民正采收蔬菜。

张国荣摄(影像中国)

图③: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亿亨果园里,柑橘赶在春节前上市。图为工作人员直播推荐柑橘。

蒋友青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等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凉舟村,蔬菜大棚与河流、绿树、农房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秀美的新农村画卷。

朱海鹏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屋檐上挂起了火红的灯笼,门廊上贴好了喜庆的春联,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水果……浓浓的年味中,是越过越红火的生活。春节期间,“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如何?年货消费有啥新特点?乡亲们采购年货有啥新方式?春节临近,听听农民朋友讲述的农村新气象。

“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眼瞅着快过年了,马贺章依然闲不下来。

河北省固安县渠沟乡西辛庄二村,一场小雪飘飘扬扬,给越冬的小麦盖上了一层“薄被”。马贺章拨开地里的麦苗,“你瞧,这就是主生蘖,冬前就长出来了,这决定了来年的亩株数。”

受到去年秋汛影响,这季冬小麦播种期比常年有所推迟,部分越冬苗分蘖偏少。不过,作为兴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贺章对今年的收成仍然信心满满:“大寒见三白,可是个好兆头。现在的小麦都是种肥同播,年后浇返青水时再追一遍肥,做好病虫害防控,让苗更壮实。”

固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维建介绍,目前,全县在田冬小麦面积23万亩,大部分晚播麦均已出苗生长,接下来要加强农技服务,及时促弱转壮,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带动小农户适时开展统防统治,确保粮食丰收。

马贺章介绍,除了经营流转的400亩地,合作社还为乡亲们提供社会化服务。跟往年一样,今年农户关海建9亩半地全托管给了合作社,“从购买种肥、管理、收割到卖粮,一亩地能增加七八十元的效益。”

扎牢“米袋子”,拎稳“菜篮子”。清早,固安县牛驼镇门铁营村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中,盛世农合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日光温室里,茄子肥厚、番茄红艳,负责采收的农民早已忙开了。

“我们用的是土墙体大棚,最适合北方地区冬季保温,正好供蔬菜生长。”生产管理组长姜玉华撸起袖子,把筐里新摘下的番茄仔细码了码,“一个棚占地3亩,一年两茬,采收期40天,每天能出好几百斤。”

不远处是合作社净菜加工车间,60多名工人在流水线上依次将蔬菜清洗、分切、包装。合作社负责人郑立国说:“现在都讲‘一产向后延,二产两头连’,毛菜加工后附加值能提高30%左右。城里人买年货也爱买这样包装好的净菜,省事儿。”

这两年,合作社不断扩大设施蔬菜生产,还建立了净菜生产、加工、配送全链条产销体系,自营加菜农联营合作,日产毛菜、净菜达80吨以上,新鲜水灵的蔬菜24小时内就能端上京津冀市民的餐桌。

张维建介绍,作为京郊“菜篮子”,全县不断提升棚室水肥一体化、温控、机械化作业等装备水平,推动蔬菜增产提质,通过“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食对接”等订单经营模式,实现产销对接。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冬小麦面积已经基本落实,跟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蔬菜在田面积约8000万亩,预计未来3个月蔬菜供应总量1.7亿吨,同比增加350万吨,加上冬储蔬菜,可供每人每天约3斤菜。“综合各方面情况看,今年春节期间,肉蛋奶、果菜鱼供应总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说。

鲜花热销、剪纸忙,年货新消费带旺乡村产业

江西省安福县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大扫除、备年货、写春联……人们忙着迎接新年到来。为新春“锦上添花”,购买鲜花绿植装扮居室、馈赠亲友成为当地老百姓过年的新时尚。

鲜花扮靓乡村,见证富裕新年。这几天,平都镇李家村的花卉超市生意红火,前来选购鲜花的客人络绎不绝,超市老板沈小荣笑得合不拢嘴,“你瞧,热卖的蝴蝶兰、红橘都是周边农户种的,带着露珠、冒着香气,新鲜抢手!”

走进花卉超市,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几名顾客正细心挑选心仪的绿植花卉,不时询问价格及种养方式。“每年过年我都会买些盆栽花卉放在家里,图个喜庆吉祥。”村民周荣华陪老伴转了一圈,相中一盆长寿花,“年货、新衣都置办齐了,再添些花卉打扮庭院。”

为了保障节日供应,沈小荣提前一个月就备好了货。说话间,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不少老顾客通过电话、微信下单。“这些是要送货上门的,白天人手紧,等晚上抓紧送过去。”沈小荣说,订单连接基地,直采送货上门,销售量长了一大截。一个多月来,他已经卖出了500多盆花卉和绿植,收入2万多元。

订单另一头,安福县洋溪镇田里村苗木基地内,乡亲们正在挖苗、装袋、装车,物流车来往送货,多肉大棚经营户刘鹏正带领大家赶订单,“正值销售旺季,我可得抓住这好商机。”在刘鹏的带动下,周边乡镇有820家农户从事多肉、兰花等培育、销售,300多名村民就地就业,“美丽经济”鼓起村民口袋。

春节到,剪纸俏。大巴山深处的四川省通江县有贴窗花的习俗,进入农历腊月,传统节日剪纸开始走俏,乡亲们用红纸剪成各种图案张贴在自家门窗上。

“大家加把劲,手脚麻利点。”通江县“巴山剪纸”工作坊负责人李亚雪说话间手起纸落,剪刀飞快穿花,不一会儿,指头轻捻,碎纸落下,栩栩如生的“福虎”呈现在眼前。

虎年即将到来,“虎造型”成为工作坊剪纸的热门主题,展架上摆放着上百种“虎造型”剪纸,除了商场、宾馆等订单,还有不少易地搬迁群众前来预订。“剪工精细,虎虎生风,格外喜庆。”诺江镇65岁的张开州老人一眼就相中一款生肖虎剪纸。

巧手“剪”出美好生活。李亚雪说,近几年,村民物质条件富裕了,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剪纸作为传统民俗,越来越受大家欢迎。在政策支持下,2014年,李亚雪成立工作坊,几年来创收100多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增收。

门店销售、网上售卖……年关将近,李亚雪每天都能收到200张以上的订单。如今,经过8年探索,“巴山剪纸”已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进校园”“剪纸培训班”等活动已开展600余场,培育剪纸技艺骨干人员300多名。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通江不少人学会剪纸技能,吃上“手艺饭”,在家门口挣钱增收。

乡村也是李亚雪的创作之源,在她的巧手里,家乡诺水河、银耳特产、脱贫故事等风土人情都成了剪纸艺术作品。“下一步我想利用这个工作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家乡发展变化,同时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说起新年愿望,李亚雪话语里充满坚定。

线上年味儿浓郁,更多农产品“飞”出乡村

春节临近,线上年味儿也愈发浓郁。“云上”大集市、电商年货节等火热开启,田间连上了“云间”,更多农产品“飞”出乡村,消费品连通城乡。

“三峡人家出好茶,走亲访友少不了,优惠力度大,大家快来下单呀。”直播间里,望华鑫温杯投茶、注水冲泡。一壶叶绿汤清的好茶引来订单不断。镜头外,分拣、打包,茶叶礼盒正运往全国。

“茶叶‘搬’到网上,客户抢着买。春节消费季连着早茶上市季,这段时间订单不用愁。”让家乡的茶走出大山,是望华鑫的心愿。家住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她家的茶园就坐落在三峡库区。高山云雾出好茶,可过去卖不上价。在外闯荡多年的望华鑫返乡创业,蹚出新路子。

一根网线,串起一条产业链。望华鑫成立合作社,吸纳600多名社员,发展早春茶等新品种,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线,打造“三峡茶姑娘”品牌,从卖“原字号”变成卖精品茶。“既要种出好产品,也要找到好销路。茶园里的农活、生产线上的烘炒技艺,都成了直播画面,早春茶每斤能卖到1000元以上。”如今望华鑫的合作社年营业收入达上千万元。

“农村电商高效对接产销、精准匹配供需,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区的茶叶、柑橘等特色产品正走向全国。”夷陵区商贸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张祖德介绍,截至2021年底,夷陵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9.6亿元,网商总数超过7000家。

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043.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前8月加快0.9个百分点。

电商火热,同样让优质消费品下沉。动动手指、年货到家,成了不少农民消费新趋势。

“前几天,我在网上买了个冰箱,‘大家伙’送到家门口,搁以前哪敢想。”山东省夏津县香赵庄镇宗庄村村民宗兆岭的话里透着得意,“网上品牌多,任意选,还能便宜不少。”

“鱼挺新鲜的、蔬菜还沾着泥、鸡蛋能便宜几毛钱……年货快准备齐当了。”宗兆岭细数起来,“过去,就盼着那几天集市。如今电商、微信群里天天有促销,啥时候都能买,质量有保障。”

离宗兆岭家200米远,就是村里的快递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这几天,工作人员李秀英忙得脚不着地,“到年根了,快递多起来,每天能有200多件。”说话间,取件的村民们进进出出。

“快递进村,激活了大家的消费热情。”李秀英感慨,“过去到镇里取快递,少说5公里,不仅费事还搭上油钱。”去年,镇里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夏津分公司合作成立服务中心,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在家也能收快递。

截至去年底,全国行政村实现快递直投的比例超过80%。2021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增长12.1%。“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农村物流持续补链,农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基础。”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介绍。

标签: 蔬菜 年货 剪纸 合作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