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要闻 >

迅速投向一线 “80后”教授带领团队推出新冠中西医辅助产品!

科技日报 | 2020-03-18 08:53:52

现在,赵林教授已经适应了“日行百里”的节奏:一大早,他驱车25公里赶到实验室,自此开启18小时封闭攻关模式。午饭是自带的,晚上有时赶不回去,拿方便面“糊弄一下”。

争分夺秒,不舍昼夜,但务必追求高效。赵林明白,这是个关键时刻。一方面,经过强力抗疫,治愈率升高、病亡率降低,防控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依靠科技抗疫,但很多问题尚待科学解答。寻找答案,科研者赵林自觉责无旁贷。

1982年出生的赵林,年纪轻,资历深。身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的他,也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药制剂研发专业委员会委员。眼下,经过20天夜以继日的持续攻关,他刚刚交出“硬核”答卷:针对高暴露风险人群、高血压人群和高血脂人群,他带领团队设计出三款产品配方。经山东省卫健委和山东省中医院测试,认为“产品配方具有较为可信的防控效果”。

在短短20天里,一位“80后”教授带领团队拿出了山东省首个中西医结合的新冠肺炎防控辅助产品,这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三大难题”需克服

新项目最先的提出者是山东省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这是一支由“政产学研金服用”27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志在打造“国际中药产业名片”。在抗疫关键期,“研发药食同源类疫情辅助防控专用品”被紧急提了出来。

“一是时间紧迫;二是疫情防控,交流不便,资源紧缺;三要确保自身及周边人员安全。”赵林向科技日报记者坦陈,看得见的前路被“三大难题”挡住了。

按正常流程,产品开发的某些环节如产品稳定性、功能性分析,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但应急科研是与时间赛跑,必须“快进”:他采取的策略是一边研发,一边推动产品“小试”、稳定性评价、功效评价。

他设计了交替加速试验,通过高低温切换模拟储存环境变化,将稳定性实验的周期压缩到10天;他采用免疫细胞水平实验对产品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快速初步评价,大大压缩了研发周期。

应急攻关考验的是平日积累。对赵林来说,表面上仅用20天“交卷”,其背后隐藏着科研者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厚积而薄发”。

赵林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授,在微生物转化、生物酶解等生物技术领域已有十几年的研发经验;他看重产学研合作,手头已有十余项成果转移转化。可以说,在本项目中负责产品工艺开发是他的强项。

当然,赵林“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他在实验室封闭奋战时,课题组其他同事线上献计,合作单位协作配合;而同单位的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环境与健康免疫研究室也在免疫调节的功效评价方面承担了重要工作,各方每天沟通交流,确保产品研发生产高效快速推进。

首款产品有“三新”

“交卷”时刻,一场名为“山东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首个研发成果新冠病毒中西医辅助治疗产品捐赠仪式”激动人心。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外国专家局局长张祝秀来了,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来了……领导现身,是姿态,更是重视;赵林教授和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王晓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加,并由山东省中药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向一线抗疫人员首批捐赠了20万袋防控粉状冲剂产品。

官方认可,并迅速投向一线,源于这款产品有“三新”。

首先,产品配方新。赵林说,这款产品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诊疗方案》为依据,由山东新冠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张伟教授设计,并将“药食同源”类材料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新资源食品结合,“集两者优势于一身”;

其次,加工工艺新。这个项目根据加工原料的理化特性,融合中药材超微粉碎、低温生物酶解等创新工艺,实现活性成分的快速、温和、全面释放;

再次,产品剂型新。课题组开发了汤剂、冲剂、粥剂和茶饮四大剂型系列产品,解决了不同环境下的用法、用量等关键应用问题。

“无论SARS还是这次新冠疫情,中央指导方案都把中医药作为重要手段,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赵林说,中医药可加强人体免疫力,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

产品研发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记者了解到,赵林教授和同事们目前所开发的“应急产品”还在持续完善。

  • 标签:中西医辅助,三新,赵林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