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要闻 >

两强对垒?滴滴与哈啰走到了“两轮”的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9-06-19 08:35:29

在调整监管模式和运营模式,以及新一批的公司重新调整以后,“两轮”出行市场仍然值得期待。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滴滴与哈啰走到了“两轮”的战场。

6月17日晚间,滴滴发布关于两轮车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邮件。邮件称,滴滴出行单车事业部、电单车事业部正式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在此之前,单车事业部负责滴滴的自有共享单车品牌青桔单车,电单车事业部负责另一个自有品牌“街兔电单车”。另外,滴滴开始在成都试水聚合出行平台模式,引入了第三方打车服务。对于更加详细的动作,滴滴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更多。

即使ofo与摩拜均从高峰跌落,两轮出行市场也不乏冲浪者。就在上周,哈啰出行、蚂蚁金服、宁德时代宣布首期共同出资10亿元人民币,组建合资公司,推出哈啰换电服务业务,铺设两轮基础能源网络,为电动车出行用户提供电池更换服务。滴滴此时调整架构,也被外界看作是为了应对哈啰出行的扩张。

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用户在三公里以内的出行,对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存在刚需。在调整监管模式和运营模式,以及新一批的公司重新调整以后,市场仍然值得期待。但是,出行平台需要精耕细作,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创造风口。

“两轮”生态扩张

从扬言改变国人出行方式到作价出售,从资本热捧到退押风波,ofo的故事成为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热情褪去之后,共享经济也走下了神坛。这一切,哈啰出行CEO杨磊坦言完全没有想到。

“我们刚开始干的时候,这个行业是个风口,但是我们的两个同行,几乎把行业里能融的钱全都融去了,大家都追逐这个风口,所以我们那个时候非常惨,根本融不到钱。等我们一点一点把生意越做越好,我们的两个同行开始不行了,所有投资人开始问,那两家融了那么多钱都干不好,凭什么你这么少的钱你能干好?”杨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了当初的困境。

哈啰出行是一个典型的后发制人的案例。2018年9月1日,哈啰宣布完成近40亿人民币的G轮融资,并将品牌升级为“哈啰出行”,联合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高德地图等多家出行服务商,搭建智慧出行平台。

目前,哈啰又瞄准了“换电”。所谓“换电”,就是以换代充、以租代买、无限续航的自助换电。公开数据显示,中国两轮电动车接近3.5亿辆,每年新增4000万台,每天需要完成近亿次的充电。

而宁德时代对此已经关注很久,只是缺乏一个契机,不敢贸然闯进。“这次我们量身定做了专门针对两轮车的产品,媲美四轮车产品的寿命,只有传统两轮车电池1/4的重量,续航里程更优。”宁德时代副总经理兼董秘蒋理称。

在换电的场景下,购买一辆车+租赁电池+换电,成本更低。“我们跟外卖、快递公司都在谈合作,可能以后他们所有的两轮电动车,都会统一使用哈啰的标准化电池。”杨磊进一步透露,在3.5亿的电动车保有量中,二三线城市占据了40%以上,因此会先从二三线城市铺开。

共享单车破局

在中国,每天整体出行需求约28亿次,其中两轮出行约10亿次,包括单车日均骑行需求超过2亿次、两轮电动车骑行需求超过7亿次。共享出行无疑是过去几年以来最为火爆的行业之一。

2016年伊始至今,ofo与摩拜经历了短短三年融资、烧钱和盈利乏力的困局。在2018年,整个互联网行业最令人唏嘘与感慨的,莫过于这两家独角兽跌落风口。

而哈啰出行是从共享单车开始单点突破,其真正的增长期则是在与蚂蚁金服合作之后。蚂蚁金服一名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最早芝麻信用推行免押骑行的时候,其实找前面的头部公司都谈过,它们并没有这个意向,只有哈啰出行对这项合作表示了兴趣和支持。

从2017年12月开始,蚂蚁金服先后参与了哈啰出行的5轮融资。“在人口稠密大国,两轮出行行业是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方向,这一点我们是非常认同的。过去的两年半时间里面,我们通过免押服务,共同改变了共享单车的押金模式。另外,在数据驱动减低运营成本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很深入的合作。”蚂蚁金服副总裁杨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了合作的初衷,他希望接下来三方能共同解决电动车领域的相关痛点。

目前,滴滴也加入了“两轮”车的竞争。对于旗下两项业务的整合,滴滴表示,将在效率、硬件、用户价值等多个维度持续深耕突破,不断探索与各地政府、当地运营商、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多赢模式。

不过,政策仍然是最大的障碍。近日,针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企业违规投放、破损废弃车辆回收不及时等问题,北京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北京市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约谈了滴滴出行等4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责令企业限期收回违规投放车辆;市交通执法总队依法对“哈啰出行”实施处罚,这是北京市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开出的首张罚单。

对此,杨磊表示,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共享单车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政策也会持续优化和改变。

两强对垒?

无论是程维还是杨磊,可能都不会预料到,如此短的时间内,两个曾经实力悬殊巨大的对手,会走到同样的十字路口。

2019年2月,在滴滴无限期关停顺风车业务的空白期,哈啰顺风车在全国范围内上线运营。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了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顺风车、网约车、共享汽车等业务。

上述布局与滴滴高度重合。相比“两轮车”赛道,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故事,显然更有想象力。6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滴滴在成都市试水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尝试做聚合平台。之后,在滴滴APP中,也会增加一个第三方平台服务的入口。

在此之前,高德地图、美团均已推出这项业务,它们自身不直接运营司机团队,而是接入滴滴、首汽约车、嘀嗒等打车平台。与自营模式相比,平台模式更轻。今年3月份,美团首份年报中表示,将在2019年继续降低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业务的亏损,对新业务更加审慎。

张毅认为,滴滴上线“聚合打车”业务,防御意味浓厚。其背后是市场运力不足的现状,以及平台自身对市场占有率的需要。“滴滴通过聚合模式,将弥补自身运力不足的问题,也能解决合规化问题。”

在他看来,出行是继社交之后的下一个国民级流量入口。滴滴出行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和用户基础,哈啰出行有蚂蚁金服的重仓支持,以及支付宝的入口优势。在2016年滴滴、快的、Uber打响补贴大战之后,共享出行行业战事将再次升级。不过,短期来看,滴滴在网约车流量、司机数量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后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之内突破。

  • 标签:滴滴,哈啰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