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让高仿鞋生产者、经销者戴上法律的镣铐,才能倒逼该行业在不转型就死亡的绝境中痛下决心,尽快补上自主知识产权这一课。
国外潮鞋品牌的转手交易价格被越炒越高,炒家称这其中有粉丝效应,也包括国外潮鞋大牌以“明星牌”、“特定款”等方式推高自家产品等因素。
同时,当潮鞋品牌被炒至天价,衍生出另一个庞大的灰色交易行业——高仿鞋。根据新京报记者的暗访调查,福建莆田可谓其重灾区。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莆田部分高仿鞋产销似乎依然两旺,参与其中的人以各种方式逃避日常管理和打击。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国内部分年轻人对于潮鞋品牌的追捧心理,以及潮鞋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造成了所对应的供应空白,也让大经销商月赚可高达百万。在暴利诱惑之下,莆田高仿鞋制造者、分销者层层分羹,一起催生了市场规模庞大的仿鞋产业链。
这是一个看似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的市场:明知其伪却购买的年轻人,用相比正牌鞋低得多的代价就能满足虚荣心;经销商通过大批量销售,再加上较高的利润率,从而赚得盆满钵满;制造商不仅控制了这条产业链的资源上游,只要有需求就可源源不断地生产,还如某位被采访的制造商所辩称的,之前做不仿冒的鞋类生意,很难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上生存,如此做至少也给自家产品一条出路。
莆田高仿鞋市场,真的是多赢吗?其实不然,高仿就是对知识产权的损害,必将受到监管部门持续不停地打击,从今年有关部门的表态和行动来看,严管行动只会加大力度,形成对包括莆田在内的仿鞋产业合围之势。这也就意味着,莆田高仿鞋的制造者、经销者,无时无刻不冒着被举报、查处的巨大风险,面临行政乃至法律惩处,其个人安全感和行业稳定感无从谈起。
对于稍有远见的莆田高仿鞋制造者而言,转型是唯一发展之路。面对先发品牌,从零开始固然困难多多,但当年的李宁等品牌同样经历了类似磨砺。除了狠抓产品质量,在营销、运营及品牌建设上,需要相对慢一点的投入期,成本也相对之前仿冒赚快钱更高,但高仿鞋制造者也必须认识到,随着国内消费者维权意识、消费升级需求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高仿鞋的市场空间也会随之压缩,这可以从盗版碟消亡的历史中一窥。
当然,推动产业转型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更多引导,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加大扶持,与电商平台联动推进线上打假、建立国产品牌专区、实现中小鞋业抱团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严打体系,除了对于制造、经销环节专项整治,减少盲区,加大刑责,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外,还可在惩罚性赔偿与集体赔偿等民事救济路径上,赋予消费者更多权利,形成对高仿鞋现象的民间监督与市场反制。
高仿鞋“紧随”天价潮鞋,需知识产权严打与产业转型并举。让高仿鞋生产者、经销者戴上法律的镣铐,才能倒逼该行业在不转型就死亡的绝境中痛下决心,尽快补上自主知识产权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