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天订单降至不足200万单?顺风车限价、合规、合乘次数待解)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王峰
导读
目前国内30多个城市出台了顺风车管理办法,但运行标准的规定不一。
滴滴顺风车下线至今,顺风车市场目前只剩下嘀嗒出行、哈啰出行等少数头部企业。
3月21日,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表示,目前全国每天的顺风车订单量降至不足200万单,比滴滴顺风车下线前减少约一半。
但这仍是一个体量较大的市场,即使平台每个订单只抽取2元信息服务费,对于顺风车平台仍有丰厚营收空间。
然而,目前的顺风车市场是一个合规化扭曲的市场。按照出租车行业管理政策,顺风车为互助出行方式,不属于交通营运行为,但现实中各地顺风车管理办法标准不一、执行不力,导致“黑车”借助顺风车非法营运有利可图,从而挤占了平台合规经营空间,也带来了顺风车出行安全隐患。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统计发现,目前国内30多个城市出台了顺风车管理办法,梳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南昌等代表性城市政策发现,对于顺风车运行标准的规定不一,比如最高限价、每天合乘次数、平台收费标准、是否要求本地车牌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些标准亟待统一规范,并严格执行,从而明确顺风车市场预期,推动行业发展。
顺风车价格该定多高
滴滴顺风车于2018年8月27日下线后,一些小平台悄然上线。但多名曾使用过小顺风车平台的用户对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表示,有的平台价格过高,有的在平台上打到了“黑车”,甚至被“黑车”之间中途“转手”。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分摊出行成本由哪些部分构成,是合乘出行的关键。多个城市出台的管理办法对此认识较为一致,均规定分摊的成本只包括燃料费用和路桥通行费,上海市则原则性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
在3月16日由城市智行研究院主办的顺风车健康发展座谈会上,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总督导张柱庭认为,分摊的成本不能包括劳务费,有没有驾驶员劳务费是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分水岭。
但各城市管理办法并未规定分摊成本如何计价。目前计价规则由各平台制定,以滴滴出行为例,1人在北京市内乘坐顺风车选择不拼座,起步费为12元(含3公里),里程费为1.5-1.2元/公里不等,越远价格越低。
深圳和南昌市规定了顺风车不得高于巡游车公里租价的50%。看似较低的价格,实际上对于“黑车”有丰厚的盈利空间。“顺风车可以拼座,如果一个乘客付出租车一半的车费,三个乘客合计就付了出租车1.5倍的车费。而且平台抽成较少,更让顺风车车主有利可图。”一名业内人士说。据报道,滴滴出行对顺风车订单每单抽成10%,不足快车抽成的一半。
每天接单量该不该限制
价格因素无法单方面限制“黑车”进入顺风车市场,各地政策因此普遍限制顺风车车主的接单数量。
北京、上海限制每车每天合乘不得超过2次,深圳、南昌的上限分别为3次、4次。广州、长沙则规定,分摊成本出行的每日上限为2次,免费出行的不限次数。
在政策出台之初,这些限制受到较多批评。但在近日举办的顺风车健康发展座谈会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宋国华介绍,超大城市每人每日的出行次数只有约2.7次。一名顺风车头部平台负责人也介绍,该平台上顺风车车主日均接单量为1.5单左右。
但对限制接单次数的监管较难,尤其是平台在合乘行为中扮演撮合角色时,平台如何收费决定了其是否严格限制发单量。目前,顺风车平台以两种方式向车主收费:每单固定费用及按一定比例抽成。
广州、深圳、重庆均规定,平台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信息服务费”,北京、上海、长沙、南昌则没有明确规定平台如何收费。
一喂顺风车、好空出行等小平台均规定,按照10%抽取信息服务费。滴滴出行的计价规则只明确“车主看到的订单金额已扣除信息服务费”,嘀嗒出行和哈啰出行未在APP发布计价规则,3月21日,嘀嗒出行副总裁李跃军向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介绍,平台每单收取1-2元不等的固定费用。
顺风车互助行为的尴尬
业内人士介绍,将“黑车”排除出顺风车市场的最有效手段,是要求顺风车车主先发布路线,让乘客选择是否合乘,而非由乘客先发布路线,再让车主“抢单”。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梳理的城市管理办法均规定,驾驶员客户端预先发布合乘出行信息。且上海、重庆、南昌还规定,不得设置驾驶员客户端在未签订合乘协议、达成合乘出行意向前,预先查询合乘者出行需求信息的功能。
此外,上海、南昌还增加规定,合乘者的起讫点应在驾驶员经过的路线附近。
但对此规定的监管同样困难,如果严格执行,平台上订单活跃度或将受到较大影响。“顺风车出行可以实现低价格,但往往需要至少提前半小时预约,而且匹配成功率也不足50%。”上述业内人士说。这或许是将“黑车”排除之后,这个互助出行市场的最鲜明特征。
一些政策的不规范也在影响顺风车市场的“扩容”,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南昌均规定,申请注册的顺风车必须为本地车牌,这是与网约车准入同等严苛的限制。长沙市还规定,合乘只限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合乘平台不得提供跨省市、跨区域的合乘信息服务。这意味着,搭顺风车“春运”返乡在长沙并不合规。
合规和监管,成为顺风车市场下一步发展的门槛。目前业界已开始呼吁,顺风车的本质特征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要增强监管的透明度,让平台合规经营。
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出行业态的发展表明,监管政策的明确意味着市场想象空间的“见顶”,从而固化了市场格局和规模。但即使明确了最高限价、合乘次数、平台收费等标准政策标准,顺风车还是面临着顶层的监管空白。
2018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指出,交通运输领域新业态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互联网物流等,并未明确包括顺风车。
上述7城顺风车管理办法的发文单位各异,既有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也有交委、公安局、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文。
事实上,业内认为,顺风车实质上为车主与乘客之间的互助行为,即使平台在其间进行信息撮合并营利,亦不能认定顺风车为交通营运行为。“如果顺风车不被认为是一种交通业态,那么很难确定市场监管、交通部门承担相应职责,如果认定为是互助行为,属于公益的话,那么民政部门应该是主管部门?”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