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有私募冠军跌落神坛,打不破的“冠军魔咒”还有救吗?)
私募排排网
私募冠军的概念犹如二级市场中的领头羊一样,往往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但也有投资者喜追涨杀跌,选择追高买入冠军产品,最终事与愿违。
“冠军魔咒”近年在私募领域可谓颠扑不破,从最早2008年的金中和投资、到新价值投资、创世翔投资,以及2016年的蓝海韬略,历年的私募冠军在次年,乃至后面几年业绩都不尽如人意。
从私募排排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排名前十的私募产品中,有7只在2018年遭遇清算,另外三只均为亏损,最大亏损为-31.2%;2017年排名前十的私募产品中,仅有一只产品在2018年获得正收益,其中八只产品在2018年录得亏损,最大亏损-48.98%,亏损最小的也达到-14.82%,其中亏损过30%的产品更是达到5只。
具体到昔日私募冠军,以罗伟广为核心人物的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不仅被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公司旗下产品在2018年也是亏损严重。无独有偶,另一私募冠军,人称“快刀八郎”的苏思通也因操纵股价被处罚。
私募冠军为何年年换新颜,冠军私募业绩为何难持久?又是一年榜单季,私募排排网就私募冠军魔咒话题采访了国内一众私募。
私募魔咒会持续多久?
为什么会出现私募冠军魔咒?福建滚雪球投资创始人林波首先分析了市场上较常见的五类投资者,第一类是死多头,在牛市容易赚钱,熊市容易亏钱,震荡市保本;第二类是长期做空期货等衍生品,熊市能够赚钱,但牛市亏钱,震荡市保本;第三类是追涨杀跌,遇到牛市和熊市都是大赚,但遇到震荡市会亏得很惨;第四类是喜欢做高抛低吸,震荡市可以赚钱,牛市和熊市的时候则会亏很惨;第五类投资者以中性策略为主,每年收益率在5%到10%之间。
评价一家私募应该要看其是否经历了多轮牛市、熊市和震荡市,这就可以刨除大部分运气成分。所以说,投资者应该选择长期冠军,不要选择某一两年的冠军,因为会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
飞利登资产总经理吴生光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私募冠军的概念犹如二级市场中的领头羊,往往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基金管理人业绩是怎么做上去的,收益和风险是否匹配。比如,多数投资者可能需要了解的私募基金有没有动用杠杆或投资小市值股票,集中持股,或者通过事件驱动或阶段性博对大白马等较激进的方式博取高收益的模式来获得的收益,
赛亚资本总经理罗伟冬认为冠军魔咒持续已经成为私募界一个定律了,主要是私募行业的发展历史太短暂造成的,但是假以时日私募冠军魔咒会被打破。并且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可以说明私募魔咒的打破需要更多一点时间。
在罗伟冬看来,2014年以前私募是一个门槛超级高的领域,参与者寡。从2014年私募牌照制开始,大量的精英才刚刚进入到这个行业。而发达国家考量一个基金经理的最短周期是5年。
要知道历史上最伟大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是用了13年才成为股神,加上在富达当研究员的时间,这个时间已经拉长到20年了。如果再让他创立一个富达投资,这个时间会被继续拉长到30年以上。也就是说,牌照制后至少还需要8-10年,才可能使得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凸显出来。只有这些真正的股神进入私募这个“囊”中,再假以时日,才能“脱颖而出”。
追逐冠军私募的正确姿势
罗伟冬还表示,投资者追逐私募冠军的投资行为,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应该更注重一下方式方法。首先是以美国为例,每年私募冠军十强大都是熟悉的面孔。再看看巴菲特的历史收益率雄冠全球。未来中国的私募常胜将军也会逐渐浮出水面。
投资者在挖掘私募冠军的时候应该更加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要注意更长期地去关注历史收益率,看看私募投资收益率的可复制性,再看看私募投资风格的资金容量天花板。再比如有些私募是攻击力很强,但防御力相对一般。而有些私募的防御力极强,但进攻力相对不显著。罗伟冬认为,投资风格对资金容纳天花板极高的,历史收益率可以持续复制的,历史进攻力惊人的私募,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打破私募冠军魔咒。
但也有私募持不同的意见,对于投资者购买私募基金,吴生光认为不一定要向私募冠军看齐,投资者更应该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类型,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私募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