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还有一周的时间,今年监管对寿险公司处罚的情况也基本尘埃落定。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银保监会共对寿险公司(含个人)合计处罚超过4500万元。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人身险公司被罚的高频违规行为主要有:一是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二是未按照规定报送、保管、提供有关信息、资料;三是虚列费用;四是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五是唆使、诱导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机构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六是给予或者承诺给予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等。
因欺骗投保人等原因
险企单次最高被罚218万元
从单次处罚金额最高的险企来看,今年以来有大型寿险公司因欺骗投保人等原因被罚218万元,涉及欺骗投保人的保费达19亿元。
颇具代表性的是,前不久,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某大型上市公司存在三大违法行为:一是欺骗投保人;二是编制提供虚假资料;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费率。
值得关注的是,该险企欺骗投保人涉及的保费巨大:一是其银行业务管理部制作课件没有明确说明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并于内网下发,供各分公司内外勤及销售人员使用,2017年4月份至10月份,累计销售该保险保单73277件,涉及保费15.94亿元;二是其市场部制作的培训课件含有夸大保险责任的表述,并将之挂于内网,供公司内外勤及销售人员使用,2016年10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期间,累计销售该保险保单98260件,涉及保费3.3亿元;三是其银行业务管理部制作的部分表述与保险条款规定不一致,并于内网下发,供各分公司内外勤及销售人员使用,2017年9月份至10月份,累计销售该保险保单217件,涉及保费566万元。
编制提供虚假资料也是今年寿险公司被罚的几大原因之一。以上述险企为例,银保监会发现其业务系统中个险业务和银代业务承保数据存在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其中,客户电话号码不真实涉及个险业务17788件,银代业务5020件;身份证号码不真实涉及个险业务570件,银代业务7件;客户地址不真实涉及个险业务5170件,银代业务237件;保单完成回访号码不真实涉及498件。此外,其报送的医疗理赔数据中,多件理赔业务结案时间存在不真实问题,人力资源部提供的材料内容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费率不符合标准也是今年险企屡屡被罚的重点原因之一。例如,银保监会提到,上述险企有超10万件保单存在费率问题。根据该险企相关规定,2016年12月2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与主险新单附加投保的《附加个人(2014)意外伤害保险》,费率按条款所附标准费率70%执行。而该险企的费率浮动未按照公司在银保监会备案的费率执行:在此期间,该险企共计承保与主险新单附加投保的上述附加险166844件,涉及保费2089.2万元。其中,166298件费率按照条款所附标准费率70%收取,涉及保费2079.8万元。
大型寿险公司
依然是被罚“主力”
除上述大型寿险公司之外,从今年寿险公司被罚的整体来看,无论处罚频次还是处罚金额,大型公司依然是银保监会处罚的“重点”。
再如,某大型上市公司因编制虚假材料一项被罚16次,与此相关的具体违规行为包括虚列费用、虚列会议费、财务数据不真实、保单相关的客户信息不真实、编制虚假报告与资料、未如实记载保险事务事项等,该公司还因给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被罚11次。从整体罚金来看,该险企年内被处罚超过1000万元。
实际上,大型险企违规频次较高与其市场份额占比较多、分支机构铺设完善、代理人数量众多有关。
就市场份额来看,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份-10月份,四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原保费行业占比超过50%;从分支机构铺设情况来看,目前大型险企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县域市场,均铺设了完善的分支机构;从代理人数量来看,今年年初,四大上市险企营销员总数接近419万人,在全行业806.94万个险营销员中占比达51.9%。
此外,大公司仍然凭借巨大的续期保费优势保持较快增速,四大上市险企今年1月份-10月份寿险原保费同比增速为13.1%,远高于行业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