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好医生陷“烧钱”怪圈 三年半亏25亿暂无盈利模式)
“投入的金额,已经超过预期了。”一位互联网医疗行业相关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所谓欲速则不达,这样的情况在互联网医疗(01833.HK)行业的发展就是真实的写照。
近日,第十二届四川互联网大会上,多位大咖针对该主题畅谈关于“5年烧掉1600亿的互联网医疗全行业”的过去与未来,引发业界关注。
然而,这个新兴的行业虽然备受资本青睐,却没有一家拿得出手的龙头企业。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今年五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然而,平安好医生自成立三年多以来一直在烧钱,连续亏损已超20亿元。
到底是真趋势还是伪风口?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医疗仍将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还在一个探索阶段,并没有很清晰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实现规模化盈利。其主要原因还是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切入核心竞争力,没有主题运作。新的管理办法实施,有利于行业划清界线,从而更加良性稳步发展。”
陷入“烧钱”的怪圈
2014年互联网医疗迎来了爆发期,但也陷入了“烧钱”的怪圈。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互联网医疗融资额约20亿美元,投资机构约315家;2014年,对应数字分别为70亿美元和602家机构;2016年,融资额降到39亿美元。有投资者称,四年时间中,互联网医疗融资总额近2000亿元人民币。
定位于辅助环节领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最易被淘汰。2011年至2016年5年间,国内共有1134家互联网+医疗企业诞生,分别分布在健康保健、寻医诊疗、专科服务、医疗信息化、生物技术等领域。5年间,获融资的企业为533家,大浪淘沙下,已死亡的企业为66家,行业死亡率大致为12.38%。
究其原因,还是互联网医疗投资长,回报慢,至今未找到明晰的商业模式。
“在技术的投入之前有个预估,大概是超过5亿元的。”2015年12月,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乌镇上线发布。随后,以乌镇互联网医院为起点,微医旗下的互联网医院在广州、海南、江苏、北京、上海、广西、甘肃、宁夏等17个省市落地。
作为最早一批互联网医院,微医盈利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但大多数互联网医疗的初创企业还在苦苦挣扎中。最近几年,但凡贴着互联网标签的一些项目,大多都是亏损的,互联网医疗项目也不例外。今年登陆港交所的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也未能幸免。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挂牌首日以57.30港元的股价开盘,较发行价上涨4.6%,总市值超过600亿港元。然而,截至发稿前一日,开盘价为34.90港元,总市值378.36亿港元,相当于半年缩水222亿港元。
与此同时,平安好医生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亏损3.24亿元、7.58亿元和10.02亿元。公司预计2018年将继续产生大额亏损净额。对于亏损,公司的解释是,目前公司处于流量获取阶段,需要获取足够用户,改变用户习惯。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150.3%;期内净亏损4.44亿元,同比减少2.6%。这就也意味着,平安好医生近三年半已累计亏损25.28亿元。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医疗只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减少医疗服务中间成本,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创新,因此只要砸钱就可以产生效应,这也导致对该领域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互联网医疗是可以更广泛的满足社会需求,但实际上泡沫也会产生。”
如今,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向头部企业靠拢。“现在的创业模式其实已经很难看到再多的创新点了,剩下都是在存量的博弈。”德勤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全国领导人吴苹在会上公开指出。
新规或有利于行业持久良性发展
一时之间,曾是最被看好的蓝海,也开始受到质疑,互联网医疗到底是真趋势还是伪风口?长江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这个行业的期待程度从来都没有动摇过,一直都被看作是医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与其说互联网医疗正在退潮,不如形容为“正在退烧”。互联网医疗在“疯狂烧钱”后,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因找不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投资人意兴阑珊。
“一开始互联网医疗行业受到资本追逐,也是各方想要提前抢占赛道,提前投资,随着行业发展,今后还要在核心竞争力上突破。” 曹健说。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作为新事物,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隐私安全风险高,缺乏相应的界限划分和行业准入规定。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这三个文件对互联网医疗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划定了业务红线,给行业发展释放了红利。
其中,首次明确了互联网诊疗的定义;并鼓励医联体内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还提出实体医疗机构自行或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使用在本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应当申请将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
相形之下,契合医疗改革方向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例如以硬科技引领的专科细分,提升效率的数据分析类企业,正迎来“退烧”后的持久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