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是大非面前,更能彰显企业的价值观。
由于上周末的一份公司内部文件被公开,引发了公众对其中措辞的广泛质疑,让维他奶国际(00345.HK)陷入舆论风波。
资料显示,维他奶集团旗下维他奶国际1994年上市,目前,日本最大金融机构三菱UFJ金融集团持有公司股份达13.87%,是第一大股东。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2020/2021财年年报发现,维他奶国际收入同比增加4%至75.2亿港元,其中66.6%来自内地市场。
作为全国知名企业,维他奶产品质量却屡上“黑榜”,统计显示,公司2017年至2021年,均上了质量“黑榜”。
多地商户自发下架维他奶产品
7月5日早盘维他奶国际一度大跌近15%,截至发稿,跌幅达12%。
造成维他奶国际股价大跌的原因,与其近日发布的两份声明有关。
7月2日凌晨,“维他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公司已经注意到发生的相关事件,并透露已经接受并配合调查。
7月3日中午,“维他奶集团”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网上流传的有关文件并没有经过维他奶集团的官方批复和发布,而是由一位员工私下撰写并内部转发,未经授权,也没有遵从维他奶集团的内部审批流程。
虽然连发两份声明,但并没有平息公众的不满,维他奶深陷舆论风波后,与公司合作的艺人宣布终止与维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目前,全国多地商户自发下架维他奶产品。
资料显示,维他奶的豆奶自1940年开始在中国香港生产。维他奶集团于1994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深圳建立首家厂房,随着业务稳步发展,陆续在上海、佛山、武汉和东莞(在建)设立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设立分公司。目前,公司产品包括果汁、牛奶、茶类饮品、汽水蒸馏水等。
海外市场业绩表现不佳
维他奶集团旗下维他奶国际1994年上市,三菱UFJ金融集团目前持有公司股份达13.87%,是第一大股东。
三菱UFJ金融集团现为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由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日联控股合并而来,在200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6月17日,维他奶国际发布了2020/2021财年业绩报告,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收入同比增加4%至75.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2.21亿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55亿元),同比增长2%。
维他奶国际表示,收入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内地市场表现,后者仍是这家公司的最大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在内地市场的收入为50.0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43亿元),同比增长11%;经营溢利为5.24亿元(约合人民币4.33亿元),同比增长10%。
由此计算,维他奶国际2020/2021财年收入的66.6%来自内地市场。
在内地市场上,由于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已经逐步恢复,“维他奶”及“维他”品牌产品销量均有增长,同时“新零售”网购等推动了销售;总投资逾10亿元、位于广东东莞的维他奶新工厂也已顺利投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补助成为了维他奶国际的重要利润来源。财报显示,政府的疫情补贴使得维他奶中国内地经营利润增长8%;撇除疫情相关政府补贴,内地市场的经营利润则下跌4%(均按当地货币计算)。
除内地业绩增长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加坡等地,维他奶国际的表现皆不如意。
在中国香港,维他奶国际收入下滑12%。该公司在财报中称,疫情影响了香港的便利店等销售渠道,也影响了公司在学校小卖部的业务。
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市场上,公司收入分别下跌12%和1%,由于疫情带来的封城期延长,严重影响餐厅及咖啡渠道业务;新加坡则因当地豆腐业务增长,抵销了受疫情影响的进口饮品及出口豆腐业务的跌幅。
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实际上,作为全国知名的企业,维他奶产品质量却屡上“黑榜”。
早在2005年,维他奶因使用过期椰浆生产椰子味维他奶,被上海市相关部门处罚。
举报维他奶使用过期原料生产豆奶饮料的“报料人”,是公司原品控部经理。
该经理表示,他向维他奶负责原料采用的产品研发部提出自己的主张,反对使用过期椰浆。但相关部门未予采纳,过期椰浆还是被送上了生产线。
2017年,维他奶一年内就6次上黑榜。其中,2017年6月,3批次、约8吨维他奶饮料被检出超范围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泛酸。2017年8月,维他蜜糖柠檬味茶饮料、维他苹果味绿茶饮料等2批次因超过保质期而未准入境。
2019年5月,海关总署发布的2019年4月未准入境的食品信息显示,8100千克来自维他奶集团生产的维他白牛头牛奶饮料检出标签不合格。
2020年,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信息显示,维他奶旗下共有11批次产地均为中国香港的饮料产品被拒入境,原因包括标签不合格和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
2021年1月至4月,维他奶的饮料产品连续多次未能入境,原因也是质量问题。
统计显示,2017年至2021年,维他奶从未在黑榜上缺席过。
维他奶还曾遭到机构做空,指控报告认为维他奶管理层隐瞒诸多事实,为了在财报上体现高毛利率,严重夸大在中国内地和澳大利亚的利润和资本支出,同时低报了成本上浮的影响。公司财报中的数字与其在中国内地和澳大利亚提交的官方数据严重不符。
维他奶发布澄清公告称,该报告结论基于不完整信息,引用数据不准确。维他奶还表示,自身不存在任何现金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