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撕下“土味”标签后,李宁(02331.HK)的业绩一路向上。
6月25日,李宁发布半年业绩预告。2021上半年,李宁的净利润预计录得1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约增长163.44%。这一净利润规模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2020年,李宁的净利润为16.98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李宁的业绩爆发,一方面受到去年一季度各项财务指标基数较低、国潮崛起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与公司近几年的渠道转型、品牌重塑等发展战略也息息相关。
2015年创始人李宁回归集团后,对公司多渠道战略进行进一步夯实。在精简、改革线下门店的同时,加大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截至2020年,李宁线上渠道收入达40.5亿元,占比为28%。与2015年6.1亿元的电商收入相比,年均复合增速达46%。
此外,李宁的库存周转效率、资产流动性均得以有效改善。截至去年末,其应收账款余额为6.59亿元,较2015年下降54.2%,同期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减少32天。
上半年营业收入增超60%
6月25日盘后,李宁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为止的六个月内,预计公司录得净利润不少于18亿元,与2020年同期的6.83亿元相比,约正增长163.44%。
公告中,李宁表示,集团业绩改善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超过60%以及经营利润率持续改善。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李宁上半年的业绩爆发在一季度便已经有所体现。今年4月,李宁公布一季度运营状况时曾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全平台零售流水同比录得80%-90%的高端增长。即使不算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李宁各渠道的销售流水增速也毫不逊色。2019年一季度,李宁全平台销售流水的增长速度约在50%-60%之间。
与此同时,今年3月底爆发的新疆棉花事件令国产品牌热度大幅提升,李宁在此之后频繁登上热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产品短期的销售。据瑞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李宁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速达到815%,在多家运动品牌中遥遥领先。
受该事件影响,今年也成为国产运动品牌的丰收年。除李宁外,晋江系运动品牌之一安踏体育也在近日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上半年,不考虑Amer合营公司影响下,公司的净利润约实现超65%的增长;若考虑Amer合营公司所带来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增幅将超过110%。
二级市场上,李宁股价自3月下旬快速上涨。数据显示,3月19日,李宁股价为48.6港元/股,总市值约为1209.72亿港元。截至上周五收盘,李宁报价82.6港元/股,总市值为2060亿港元。短短三个月时间,李宁的股价累计上涨69.96%,公司总市值上涨超850亿港元。
近五年电商收入复合增速达46%
李宁的经营业绩能够持续快速增长,也离不开公司近几年的渠道转型与品牌重塑。2015年,创始人李宁重回管理一线,对公司多渠道战略进行进一步夯实,同时也对公司品牌定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渠道调整上,李宁通过关闭、改进线下低效门店与亏损门店,推进大店建设,探索高效率、可复制的单店盈利模式,同时不断提升线上收入。
截至今年一季度,李宁销售网点数量(不包括李宁YOUNG)共计5784个,报告期内减少128个。其中,零售业务网点减少24个,批发业务网点减少104个。在销售网点数量减少的情况下,李宁线下渠道的销售流水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期,李宁线下渠道录得的流水同比增幅约达到80%-90%。零售渠道、批发渠道流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90%-100%、80%-90%。
受此影响,自2016年以来,李宁的库存周转效率、资产流动性均得以有效改善。截至去年期末,李宁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68天,与2015年的100天相比,累计减少32天。对应的应收账款从14.40亿元降低至6.59亿元,累计降幅达54.2%。
在此期间,李宁的电子商务渠道也得到重视,实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李宁的线上收入从6.1亿元提升至40.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0%,在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也由8.6%提升至28.0%。截至今年一季度,李宁的电子商务渠道流水增幅达到100%,超过同期线下收入增长速度。
品牌建设上,2018年,李宁将“中国李宁”这一时尚运动品牌独立运营,用以承载新品、潮牌的功能,与公司主打“性价比”的传统品牌进行互补,同时进行品牌升级。虽然在当时备受市场及消费者质疑,但从目前的效果看,“中国李宁”确实已经成长为市场认可的的国潮时尚运动品牌。
2018年,李宁的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后,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一改之前的频繁波动,开始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18-2020年,李宁的净利润分别为7.15亿元、14.99亿元和1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84%、109.59%和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