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28日电 题:一颗杨梅的“时间之旅”
新华社记者余春生
清晨6点,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官团村的山坡上,孙百灵早早就带领果农们忙碌了起来,在茂密的枝叶中寻得一颗颗饱满的杨梅,轻轻摘下,不一会儿,竹篓就已装得满满当当。“早上的杨梅品质好,得抓紧时间采摘。”孙百灵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靖州孙氏百灵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抓紧时间”是孙百灵多年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靖州杨梅的种植史超过2000年,所产杨梅果实大而多汁,酸甜适度,享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誉。但由于杨梅果肉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品质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保存难度大,因此,每年的杨梅采收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以往杨梅的采摘期只有十来天,如果遇到下雨就变得更短,不及时采摘容易生虫发烂。”孙百灵说,这造成大量杨梅集中在同一时段上市,往往卖不上价钱,想卖到大城市去,长途运输又困难,当地果农望“梅”兴叹,自己也曾一度想要放弃。
而如今在杨梅采收季,孙百灵变得从容了不少,秘诀就藏在山坡上的大棚里。
“大棚杨梅能够实现提早一个星期左右抢‘鲜’上市,价格有优势,最高能卖到100元一斤。”孙百灵告诉记者,大棚里的温湿度可以实时控制,同时借助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拟适合杨梅的生长环境,让杨梅品质更好。
在当地的杨梅山上,还有不少杨梅树被如蚊帐般的罗幔网精心呵护着。“这是近年推广的网室避雨栽培技术,除了能够减轻果蝇和不良天气的影响,在外面还可以铺设遮阳网,减少光照时间,将杨梅的采收期进一步延长,避免扎堆上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胡晓金说。
据了解,通过运用技术手段提早上市时间和推迟采摘时间,杨梅的采收期被拉长到40天以上,实现了“向时间要效益”,去年靖州杨梅的鲜果销售收入达到4.2亿元。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靖州杨梅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到500亩。
在合作社的分拣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些分拣好的杨梅并没有立马装箱运走,而是被送进了冷库。“以前收了杨梅就着急卖出去,如今在冷库里预冷除湿一段时间,能让杨梅内部降温,提高杨梅的硬度,更有利于长时间运输,使杨梅运得更远、销得更广。”孙百灵说。
近年来,靖州不断推进杨梅产业社会化服务,向果农推广先进的保鲜技术,同时依托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新鲜的杨梅可在48小时内寄送到全国200余个城市。
除了不断拓展杨梅鲜果销售市场,靖州还大力发展杨梅精深加工产业,延伸杨梅产业链条,将杨梅加工成饮料、果酒、蜜饯、杨梅干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长杨梅销售时间。
走进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榨汁机器正开足马力运转。“今年采摘季我们已经收了约2000吨的杨梅鲜果,这些天抓紧加工,确保产品新鲜。”湖南一品东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慧告诉记者,公司主打的杨梅汁产品年销售量已经突破120万件,今后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的杨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