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法国网球公开赛落幕,德约科维奇成就大满贯23冠、中国组合王欣瑜/谢淑薇女双折桂。在为期两周的比赛期间,贯穿着不少大小事件。其中加藤未唯击中球童后被判负,引发有关网球规则和体育精神的争议。6月9日,第122期节目讨论网球相比其他运动项目的独特裁判文化。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张闻,爱奇艺体育网球评论员刘钟鸣。
(资料图)
本文为本期节目文字精华摘录。
打中旁人该如何判?
张闻: 本期节目就在法国网球公开赛现场制作。我们正在罗兰·加洛斯关注着女双比赛进程,来自中国的“海峡组合”王欣瑜/谢淑薇正在高歌猛进。而同样在女双赛场,6月4日,日本球手加藤未唯在第三轮比赛中误击球童,最后她与印度尼西亚拍档苏佳迪一同比取消比赛资格,而且加藤未唯的奖金和积分也被罚没。这件事情争议很大。首先问问钟鸣,网球比赛中击中司线、球童等情况,是不是并不罕见?
刘钟鸣: 确实,这不算很少有的情况。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纳达尔,都试过不小心把球打中球童、裁判,或者球从离裁判很近的眼前飞过。但这次加藤未唯的情况挺特殊的。比赛在外场的小球场举行,转播机位不多,事件却迅速发酵起来。因为大家都在争论这个判罚的是非,而具体应该循着哪一条准则来判罚,确实挺难衡量。
张闻: 大家争论的还有运动员的想法。对手布兹科娃/托莫似乎并不关心球童是否受伤,也没有即时问候,反而在憋笑。所以网友质疑她们的体育精神,以及这条规则是否真的维护赛事公平。
争议过后加藤成功调整心态混双夺冠
刘钟鸣: 我对布兹科娃/科莫的表现也挺吃惊。两位球员同时参加单打,整体上有不错的巡回赛出勤率和成绩。这样有经验的球员居然追着主裁施压。我觉得按照基本的体育精神,她们应该也第一时间到球童身边,了解球童是否受伤并作出安抚,然后才和主裁讨论是否会有一些规则以内允许的判罚产生。其中具体的判罚是由主裁发起,而不是运动员去提醒乃至现在看上去是迫使主裁判罚。所以我觉得这个案例比较特殊。
张闻: 也就是在您看来,虽然击中旁人有先例,但这个例子中,运动员的反应是独特的,所以激发大家的争论,包括对加藤未唯的同情。
刘钟鸣: 是的。加藤未唯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就没有任何问题,她马上去安抚球童,了解球童情况。但最后她被直接判负。然后按照规则,直接判负下奖金积分都被没收。但我查阅了大满贯的规则手册,里面并没有明确说明击中人如何判罚。对于球打中人,可以适用的规则其实是“滥用球”(Ball Abuse),也就是将球用于正常比赛以外的目的。有意把球打出场外、打向观众席,或者愤怒地、不顾方向地把球打出,都是滥用球的表现。但是不是只要球打中某个旁边的人,就属于滥用球?规则并没有很明确的界定。对于这个判罚,主裁和裁判长应该会承受很大压力。
网球规则强调运动员情绪约束
张闻: 加藤未唯被判负后,德约科维奇第一时间站出来抱不平。球迷自然马上联想到他也曾因为击球打中司线而被判负。这两宗案例可以类比吗?
刘钟鸣: 德约这宗案例发生在2020年美网第四轮,对手是布斯塔。众所周知那一年世界体坛经历了“停摆”,德约年初状态很好,赢得澳网等锦标,保持连胜势头,但是停摆干扰了他的正常节奏。多种因素影响之下,我觉得那场比赛上德约的情绪控制确实做得不够好。而具体到这次击球,德约知道司线就在背板附近,然后用中速球的挥拍手法击球,结果球打中司线喉咙。司线马上露出痛苦表情,而且跪在地上。虽然德约也马上上前慰问了,但是被判负应该是不冤枉的。因为这是一个回球给球童的动作,他运动一定力量向背板击球,属于滥用球。而司线被击中喉咙,肯定是非常疼痛的,滥用球的不利后果完全呈现。主裁判负有规则可依。
德约赢得2023法网男单冠军
张闻: 听您这样说,感觉网球是一项很特别的运动。不少网球规则其实是在规范运动员的情绪。球员不能像一些其他项目那样说“垃圾话”。如果有意毁坏个人的装备,例如砸球拍,球拍没坏的话还好,坏了的话也要被警告。
刘钟鸣: 是的,这都是网球项目本身的独特性引致的。这是一项个人运动,球员独立应对漫长的比赛时间,其情绪起伏非常不确定。尤其是大满贯的男子比赛五盘三胜,更加非常考验球员心理。球员大声向裁判抱怨、怒吼都会出现。所以规则希望引导球员做好情绪管理。像您说的砸球拍,把拍框拍弦都砸烂了,规则上属于“滥用球拍”(Racket Abuse)。而如果你把拍面和地面水平,砸到地面后拍没有坏、场地也没有受损,裁判就不会判你滥用球拍。
张闻: 听上去有点教条的感觉。
刘钟鸣: 所以美国名宿罗迪克还有一个“支招”:想发泄情绪,就拍面朝下地砸,不要砸坏,主裁不会判罚违例。这些规则也造就了网球一种微妙的特性。表面上看,球员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但实际上背后仍然潜藏着球员与对手、与观众、与裁判以及与个人内心的大量博弈。这些博弈在规则引导下,通常不太外化。但外化出来之后,大家发现一种反差——一项有“优雅”标签的运动,原来也有这样的情绪释放时刻。我觉得这也是网球的魅力之一。
裁判表现日渐受观众监督
张闻: 网球裁判和其他运动项目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大部分运动项目的裁判并没有佩戴麦克风。但在网球赛场上,观众可以通过主裁的麦克风听到主裁和球员的对话。
刘钟鸣: 这背后是网球转播呈现形式的进化。二十年前的网球转播中,观众听不到太多主裁和球员的对话。但大概10-15年前期间,大赛的中央球场开始加设主裁椅,椅子下面架设枪麦。这样球员交换场地的时候,彼此之间的对话以及与裁判的对话会被收录。
然后再到大概四五年前,网球转播继续改革,主裁开始直接佩戴麦克风。我印象较深的是今年罗马大师赛德约对鲁内,当值主裁为拉亚尼。这位瑞典主裁全程配麦,所以他和德约、鲁内的交谈内容都被收录了。感觉上这是增加转播呈现内容的一种举措。
张闻: 观众会感受到主裁和运动员之间隐而不发的博弈,网球从默片变成有声片。运动员的意见表达、裁判的解释都可以传递给观众。感觉主裁的存在感也好像有点拔高。
著名网球裁判拉亚尼
刘钟鸣: 我个人认为主裁和球员之间的交流,不太适合很清晰地完全呈现给观众。不过现在是社交网络时代,有了主裁发声的内容,赛后可传播素材增加了。而且佩麦还有一个初衷是帮助观众了解主裁判决的完整过程,包括主裁使用的规则、理由、尺度。这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网球运动。
张闻: 足球场也有一些存在感高的裁判。正面例子是意大利的科里纳,反面例子是英超的“四盲侠”。网球界还有哪些知名裁判?
刘钟鸣: 不得不提西班牙裁判拉莫斯。他主裁2018年美网女单决赛,给小威廉姆斯发了三次警告。第一次说她有接受教练场外指导的嫌疑,第二次是小威失掉几个关键分后砸拍。第三次是第二盘盘末,小威换边时质问裁判。因言辞过激,这次警告后小威被罚一局,直接让对手大阪直美迎来冠军局。最终大阪直美首胜大满贯。
新技术不断发挥执法作用
张闻: 说到裁判,现在司线已经开始消失了,未来主裁会不会也被AI取代?
刘钟鸣: 我觉得完全有可能。2020年,美网首次使用电子司线。现在到了2023年,越来越多大赛取消司线。这意味着司线接触高水平赛事的机会再减少。近三年,我解说比赛时明显感觉到一些年轻司线经验不足,不能完全应对重要比赛,面对一些关键分容易出现走神或紧张。今年红土赛季还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个近线球司线报出界,主裁也走神了不确定球的具体落点,最后要请司线指认球印。
张闻: 我还目睹过球明明出界了,但司线指认的球印并非出界球的球印。
刘钟鸣: 是的,司线说自己看走眼的情况也有存在。现在的电子司线,像马德里大师赛使用FoxTenn系统,主打真实还原,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出完全取代人工的迹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排除主裁的功能也能用机器取代。
张闻: 鹰眼好像也是真实还原,通过多机位捕捉生成球落点的3D成像。
主裁到场地上检视
刘钟鸣: 不过法网作为红土赛事,多年来不使用任何回放系统,纯粹就靠球印识别。但是实际上有很多进线球印,肉眼判断不了,例如土渣溅起来后压到线了,表面上看是界内,但从鹰眼来看是出界。
马德里大师赛也是红土赛事,今年采用了无限次挑战规则。每根线的延长线上方都有超高速摄像头,直接捕捉球的落点,判决时可以给出真实的超高速慢镜回放。这和鹰眼稍有不同。鹰眼是用现场机位抓取视频素材,再加工后形成还原动画。
张闻: 从主裁无麦到佩麦,从鹰眼到电子司线,这都是网球界为了减少比赛争议所做的努力。有的球迷可能说,误判增加比赛的故事线,但对于球员来说,误判可能是其人生中的事故而非故事。希望未来的网球界,能做到每一个球都让球员觉得公平。感谢钟鸣参加今天的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