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消费 >

预约旅游常态化 渐成旅游消费新习惯

经济参考报 | 2020-07-09 09:26:03

从“五一”假期时的“尝鲜”,到端午假期时的“驾轻就熟”,预约旅游渐已成为人们的旅游消费新习惯。

专家表示,培育国民养成计划和预约的良好习惯,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推进预约旅游常态化更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

安全放心 预约旅游渐成出行新风尚

相较于“五一”假期时的“尝鲜”,上海市民王茜对预约旅游已驾轻就熟,打开文旅场馆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或者其合作的在线旅游平台,就可预订门票并预约参观游览时间。不仅如此,她还能在“上海发布”“乐游上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查询文旅场馆实时客流情况。

“疫情期间,节假日和周末以本地游和近郊游为主,所以往往都是‘说走就走’,及时了解景区实时客流和预约情况很有必要。”王茜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今年端午节期间,全国有81.7%的受访游客体验了预约旅游,较“五一”假期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71.4%的游客认为预约体验很好。部分未能预约到门票的游客表示虽有遗憾,但对预约出行表示理解与支持。

驴妈妈旅游网董事长王小松介绍,该平台有八成游客提前预约、错峰出行。“游客们提前预订预约,既有助于保护自身健康和安全,也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的文旅资源增加了解,让旅游体验更丰富。”

美团研究院报告显示,为了方便游客预约购票,全国许多景区都推出了门票在线预约功能,门票线上预约逐渐成为景区运营的标准配置。端午期间,全国有超过8700家景区在美团平台上提供网络售票、分时预约等服务。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于秀芬介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上海景区实行“预约、限流、错峰”开放。这其中,全面推行预约制度是关键。只有落实了“预约”特别是“分时预约”措施,才能真正达到“限流”目的,实现“错峰”目标,将人流控制的关口前移,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集聚,为现场管理减轻压力。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分析,培育国民养成计划和预约的良好习惯,也是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可以促进健康安全与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上海市松江区文旅局局长金冬云认为,景区实名制预约可作为常态化管理措施;疫情阶段测温等措施可作为特需管理措施备存;人员集聚时启动的道口和景区点同步疏导机制,可作为应急管理措施;各部门、各条线的信息联动可纳入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提供抓手。

科技加持 多地探索预约旅游常态化

多家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我国文化旅游市场逐步有序复苏,各地将迎来更大客流,智慧化服务有望发挥更大作用。记者了解到,我国多地也正在探索景区预约常态化,而顺畅便捷的预约旅游少不了智慧化手段。

于秀芬介绍,上海正在升级已有的“上海旅游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打造智慧景区管理2.0版。2.0版增加了预约管理模块,端午假期,沪上所有4A级以上景区的预约数据都接入平台,预计国庆节前,所有3A级景区的预约数据全部纳入。智慧景区管理的2.0版将变成以预防为主,将客流管控的关口前移,实行“事前分流+事中引导”双保险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市民游客能够“少些排队时间、多些游玩时间”“少些疲累心态、多些品质体验”,在旅游的安全度、舒适度、体验度方面迈上一个大台阶。

无独有偶,山东省也已运行A级旅游景区门票预约平台,实现各大景区的资源整合和预约服务。贵州省推出“一码游贵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方便游客预约。河北省431家A级旅游景区,也已全部实现通过省平台线上预约。

众多旅游景区也在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智慧管理。在上海欢乐谷,除了入园时游客需出示预约信息,园内热门游乐项目也实施“虚拟排队”——游客在游乐设施附近的排队设施前“刷脸”领取虚拟排队票并关注相关公众号,随后便可前往其他区域游玩避免聚集,再根据系统提示的排队进度返回。

也有景区采用视频识别技术对人群聚集进行了疏导分流。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石库门文化地标,年均接待游客数达1400多万人次,景点内路窄弄深,两侧商店众多。田子坊地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吕宏介绍:“我们根据园内智能视频识别客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当系统显示客流到达1500人限定数值时,园区实行闭园,并同时关闭预约通道,待园内游客减少疏散后,再开放预约入园。”

除了文旅主管部门、景区推动预约旅游常态化,不少互联网企业、在线服务平台也在建设景区预约的统一入口。“游上海”App的“沪游码”小程序,目前已引入了56家上海A级景区的预约服务,平台上还提供163家其他类型的文旅场所预约服务。目前,“沪游码”服务总人次已超过250万,有效保障文旅场所有序开放和市民游客的安心出游。

精细优化预约旅游发展还需“社会总动员”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预约旅游是防疫复工“两手抓”的有效举措,更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缩影。他认为,推进预约旅游常态化,文旅管理部门、各市场主体,还应不断摸索出更为精细化、人性化的手段,让旅游这个“幸福必需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戴斌建议,还应鼓励文旅市场主体进一步探索“科学分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客流规律制定分时方案,优化文旅资源供给配置;各类配套服务也需跟上。

业内人士同时建议,也要考虑“触网”程度相对低的中高年龄游客等群体的需求,优化现场售票和网上预订预约配比,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安全、便捷的旅游休闲体验。

记者蹲点上海东方绿舟、顾村公园等景区了解到,并不是所有游客都是先“在家”预约好才前往景区,也有部分游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并不了解或熟悉预约流程,直接就来到现场。一方面,景区会留有一些余票服务现场购票游客;同时,景区外也有志愿者帮助游客熟悉预约流程,向市民游客积极宣传推广预约旅游理念。

已经启动本地团队游服务的旅行社,在推广预约旅游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在旅游团队出发前,旅行社会提醒游客预订酒店、预约景区。“目前春秋的全部跟团游团队,在策划时就主动和行程涉及的景点沟通,确认人数和参观时段,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度,也便于景点内部做好相应接待。”

周卫红建议,景区和旅行社进一步共同探索合作机制,如对旅行社开放部分时段、门口设立团队通道和景区预约平台与旅行社的预订平台实现机器自动直连等。

业界还分析,各地还应进一步推动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19旅游经济运行盘点及2020年发展预测(三):旅游公共服务与行政管理》报告认为,应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战略,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村,结合数据采集、分析、运用,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全面掌握旅游行业的市场动态、游客消费行为、旅游企业运行状况,引导旅游公共服务创新发展。(记者 陈爱平)

  • 标签:预约旅游,消费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