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运会上,除了大学生运动员们奋力拼搏、超越自我的身影,还有不少志愿者在默默奉献、用心服务。这其中,就有一些河北籍大学生志愿者,在努力展现着志愿者的风采。
(资料图)
21岁的王锦江来自唐山,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是双流体育中心体育馆的一名志愿者。在学校,他就组织了一支70人左右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过校庆、校运会和下乡慰问、推广规范语言文字等志愿服务活动。
“我的很多高中同学在河北和北京的高校就读,有机会参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我听他们谈起那段经历时挺羡慕的。”王锦江说,为此他参与了两次成都大运会志愿者选拔,终于如愿以偿,尽管不得不放弃暑假回家的机会,还是觉得挺值得。
双流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的是羽毛球比赛,王锦江担任观众服务助理。7月30日开赛以来,他每天都和小伙伴儿们忙碌着。
做好观众引导服务工作,需要引导观众遵守观赛规定,碰到观众不理解,就需要耐心解释。最让王锦江开心的是,观众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有一次,我在看台西区的观众席维持秩序。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跑来问我,能不能买来雪糕边吃边看比赛。我微笑着告诉她不可以,并解释了原因,引导她文明观赛。小姑娘说‘嗯嗯,我懂了’,还表示‘我长大了也要当志愿者’。”王锦江说,每当想起这一幕,心里就暖暖的。
来自秦皇岛的20岁姑娘秦子琦,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外的交通调度中心,担任场站班车站交通助理。
受父亲影响,秦子琦从小就喜欢看体育比赛、参加体育运动,尤其喜欢羽毛球、游泳和滑雪,一直梦想着能参与到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中,“既能作奉献,又能看比赛”,所以,成都大运会招募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始料未及的是,她所在的志愿服务岗位,每天要面对发往各个场馆的班车和步履匆匆的国内外媒体记者,一眼比赛也看不到。但秦子琦很快体会到了这个岗位的意义,她说:“能够帮助媒体记者尽快前往目的地,去完成他们的工作,把成都大运会报道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大运会的精彩,比我自己看不看比赛更重要。”
一次,她接待了一位只会讲法语的外国记者,看着他焦急的样子,只能用汉语和英语交流的秦子琦却不明所以。不过她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跑到主媒体中心找来一名翻译老师,在其帮助下了解到这名记者要乘班车前往大运村,就详细向他介绍了发车安排。因为发车时间还早,她请这位记者先回到主媒体中心等待,还嘱咐小伙伴儿及时通知他来乘车。有时碰到着急出发的记者,她还会帮助联系、协调临时车辆,或帮助他们预约专车、打车。
交通场站是志愿者每天上岗最早、离岗最晚的岗位之一,秦子琦他们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前7天上岗,要等到闭幕式次日才能撤离。但她说,“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够为这场盛会多奉献一些,对我来说是一种荣幸。这段经历会深深留在我的青春记忆里,伴我成长。”(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