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一座城,芒市大河是芒市的母亲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河全长102.1公里,发源于保山市龙陵县,在芒市境内流经芒市镇、风平镇、三台山乡、遮放镇,流入瑞丽江后,汇入伊洛瓦底江。
鱼翔浅底、沙鸥翔集,沿岸各族群众到河里洗衣洗菜、游泳嬉戏,芒市人记忆中的芒市大河,温润而丰盈。
然而,美好的曾经,经不起岁月的拷问,芒市大河“病”了!
铁腕清源
“环保部通报全国2017年2月水质严重恶化且类别降低断面,芒市大河风平断面被列为云南省唯一被通报的断面。”2017年3月,坏消息从北京传来。
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组2017年3月28日至4月11日到德宏开展督察,反馈意见指出,芒市大河上游木康断面水质为Ⅱ类,流经芒市城区与城郊接合部后水质迅速恶化,风平断面2015年至2017年1月水质下降为Ⅳ类,2017年2月起恶化为Ⅴ类。
从Ⅱ类到Ⅴ类,中间是14.3公里的河段。
拯救芒市大河的行动就此拉开序幕,清理河道内围垦种植的农作物,划定畜禽禁养区,清运河岸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然而结果不尽如人意,水质进一步恶化。2018年,对芒市大河风平断面12次水质监测中,仅7次为Ⅲ类及以上,4次为Ⅴ类,1次为劣Ⅴ类,水质达标率为58.33%,年均值为Ⅳ类,未达到Ⅲ类目标。
伤口越撕越大。2019年1月至6月,对芒市大河风平断面6次水质监测中,2次为Ⅳ类,2次为Ⅴ类,2次为劣Ⅴ类,单月水质均不达标,上半年水质达标率为0。
讳疾忌医只会病入膏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芒市大河治理不能隔靴搔痒,污染源主要是芒市大河两岸及支流沿岸的农村生活污水、城镇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尾水,同时河道淤积阻塞长期存在。”德宏州生态环境局芒市分局副局长赵青直言不讳。
“芒市大河污染治理是必须迈过的难关、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给全市人民的一个交代。”痛定思痛,2019年7月,芒市委、市政府启动“铁腕清源”行动,先期投入资金10.5亿元,填鱼塘清淤泥,管网应建尽建,污水应收尽收,动真碰硬治乱象。
一时间,河畔机械轰鸣、人声鼎沸。
找症结下猛药,效果立竿见影。2020年、2021年,芒市大河风平断面连续两年水质监测为Ⅲ类,圆满完成了国家考核目标。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今年1月至11月,芒市大河4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满足水功能区类别要求,风平断面水质较2021年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各主要污染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7月至11月,连续五个月为Ⅱ类水质,为风平断面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质。
重拳除“梗阻”
风平断面水质达标,芒市大河下游,芒里电站水库库区水葫芦清理工作也大功告成。
“水葫芦生长速度快,属外来入侵物种,破坏水生态平衡。”回忆起清理前的场景,芒市水利局副局长杨善学心有余悸:“上面是河,下面是河,中间是水葫芦,密密麻麻蔓延12公里。放眼望去,就像两山之间的一片大草原。部分水葫芦密集区,人可以在上面行走。”
清理水葫芦,源自两次群众举报。
一次是2017年4月1日,芒市接到省委、省政府环保督察组交办件,内容为:芒市大河下游一线,河面全是水葫芦,已经看不见水面,群众担心水葫芦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接到举报后,2017年4月5日,芒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现场会,制定打捞方案,组织打捞。
然而打捞的速度跟不上水葫芦的生长速度。在适宜条件下,水葫芦5天就能繁殖一株新植株。每株生长周期为90天,一个周期即可繁殖25万株。
至2019年,芒市共组织人工打捞水葫芦1500余吨。只是,对于疯狂生长的水葫芦,仍是杯水车薪。
另一次是2021年4月23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云南期间,芒市再次收到投诉举报转办件,群众反映芒市大河河道内水葫芦较多且没有及时清理。
“不回避、不遮掩,立行立改、彻查彻改、举一反三。”芒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重拳出击,委托专业打捞企业于2021年4月30日进场打捞。
“太臭了,河边走一走,午饭吃不下。打捞一天,手脚发痒发烂,就卷铺盖走人了。”爱河德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捞组负责人黄国强说,第一批来了40名工人,到河边看一看闻一闻,当天走了20人,第二天又走了5人。
“表面是水葫芦,下面还有一层浮土、一层生活垃圾、一层木头,纵深4至5米,靠人工只是徒劳。”挖掘机、粉碎机、拖拉机各种机械纷纷进场,水葫芦渐渐消失,水面渐渐显露。
3支打捞队,20个月,8000个工时,累计清理水葫芦12万吨、漂浮木材7万吨、白色垃圾1万吨。
芒市大河的“中梗阻”打通了。
“水清了,臭味消失了,鱼虾多了起来,现在每天都有200多名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黄国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道。
人河共生
芒市大河的改变不止于此。2021年5月13日,芒市大河滨河健康步道正式向公众开放。
步道全长3.83公里,为蓝、红双色沥青路面,沿线植被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构建了林、草、花皆有的水岸植被景观,开放后迅速成为芒市网红打卡地。
“茶余饭后到滨河健康步道走一走,看白鹭翻飞,听虫鸣鸟唱,这里就是诗和远方。”对于芒市大河的治理成效,芒市镇拉怀村拉满村民小组傣族村民腾小三深有感触。
腾小三的家在芒市大河畔,在他的记忆中,村民环保意识淡薄,为图方便,生产生活垃圾直接丢进河里,河水日渐浑浊,还夹杂着一股腥臭味,人人避而远之。
芒市大河在变,沿岸各族群众的观念也在变。腾小三说,现在各家各户都修建了卫生厕所,垃圾实行统一回收,保护母亲河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大家爱河护河的热情。”芒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昭掷地有声。
芒市大河支流的治理也紧锣密鼓,板过河、南秀河、南木黑河的河口,总占地113亩的三个生态湿地公园相继开放。绿地、河水、小桥、蜿蜒交错的木栈道和石铺小径,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然。
“湿地公园栽种了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以及观赏性花木,支流的水经过生态湿地水质净化后,才流入芒市大河。”芒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东表示,生态湿地公园净化了水质、美化了环境,成为宜居宜业生态田园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河水潺潺,横桥卧波,晚霞满天,水面镀上了一层金黄。
“小时候我在河里捉鱼摸虾,现在带着孩子到湿地公园游玩,这一辈子,始终离不开芒市大河。”腾小三拉着孩子往家的方向走,他们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河水里……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明雄忠 焦 迪 李晓明
责编:段晨阳审核:何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