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科学盒子成了不少家长的心头好,也成为企业着力开发的新产品。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教育企业、益智玩具企业等均在入局科学盒子生意,或为引流或为赚取产品利润。从政策角度来看,科学盒子的出现呼应了当下政策导向,据相关要求,“十四五”时期将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但透视整个科学盒子市场,同质化现象、知识产权保护都是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据相关开发科学盒子的业内人士透露,做精品科学盒子花费的成本不低,利润空间也非常有限。
低至8.8元
科学盒子走俏
“平均每个实验不到1元钱!”“一百多块的科学盒子能做超过200个实验!”正值开学季,为让孩子在家体验动手实验的快乐,科学盒子成了家长们的共同选择。据北京商报记者观察,目前市面上的科学盒子定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在电商平台的月销量超3000。据家长反馈,部分低价科学盒子在搞活动时甚至只需8.8元。
打开科学盒子,盒子内一般放置了多类科学实验器材,根据定价的不同,部分盒子还配备了相关讲解视频和主题学习的内容,部分科学盒子还以“年盒”形式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
而从开发科学盒子的品牌来看,当下入局者既包括多家互联网教育公司,也涵盖了STEM教育、知识付费等类型企业。甚至曾经主力开发益智类玩具的玩具厂商也开始瞄准科学盒子这一领域。以教育企业布局为例,好未来推出了摩比科学盒子及学而思科学罐头;网易有道推出机械实验套装;洪恩也推出了科学实验玩具套装。
“科学盒子本质上是科普类知识性学习的延伸。”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普项目在探索和学习中离不开器材的使用,“想要提升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需要孩子在学中做、做中学,科学盒子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同质化问题显现
科学盒子知识产权成难点
除了适配科普学习的形式外,科学盒子的走俏也与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政策支持密切相关。
据最新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显示,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总课时占比需达到8%-10%。此外,教育部还曾印发专门通知,表态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明确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育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奠基作用,要将专职教师配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此,契合现有政策的科学盒子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但随着各类科学盒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内容的同质化问题也愈发严重。有相关测评显示,在市场上常见的3款科学盒子中,有超百个雷同的实验项目。科学教育领域资深从业者王虎纹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科学盒子是个很宽泛的概念,部分科学盒子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围绕科学盒子做创新不容易,投入比较大,做完之后还不好保护知识产权。”
据了解,科学盒子产品在行业里的抄袭情况比较严重,产品在知识产权认定上也存在不明晰的地方。“比如原创企业研发了新产品,存在其他企业买回去参考抄袭,然后做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的情况。知识产权保护得不够,就会让原创企业受到挤压。”王虎纹表示。
单品盒子难成核心盈利点
教育企业还需找准定位
从目前科学盒子市场现状来看,开发科学盒子产品的企业主要瞄准两类目的。一是教育企业以低价科学盒子进行用户获取和引流,转至公司旗下其他产品和课程;二是直接赚取科学盒子产品本身产生的利润。购买过相关机构科学盒子的家长表示,自己曾被机构老师推销过该机构的其他课程。
“科学盒子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不高。”王虎纹表示,开发原创性高、贴合课程标准的精品科学盒子需要考虑开发、实验、课程,以及相关配套采购、库房、教育、装运的成本,全产业链算下来毛利非常低。“但如果只计算科学盒子里的器具成本,这一部分成本并不高。”
王虎纹坦言,目前行业内几乎没有仅靠科学盒子单一业务就能过得很好的企业。以王虎纹所在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面向学校提供科学盒子产品,部分产品可替代实验室的功能辅助老师进行教学。同时,在科学盒子业务之外,该公司还面向学生家长提供研学、科学营等活动。
“科学盒子很难成为核心盈利点。”葛文伟也强调。长期来看,科学盒子所代表的科普教具本身是个很广阔的市场,也是长期市场。如果企业想从产品本身获利,将会非常考验他们的研发能力。
“比如科学盒子,产品壁垒还是很高的,但我觉得现在的很多教育科技公司只是在玩票。”葛文伟直言。
在葛文伟看来,教育科技公司在转型或是开发新产品时,找准定位是第一位的。如果不够纯粹,拓展转型也很随机,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壁垒。“教育科技公司首先需要明白,选择细分赛道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投入重点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