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省(市)23个地区参与试点,10家运营机构参与研发,涉及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涵盖线上线下……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在近期表示,将研究出台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技术标准,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基础。
更多惠企利民新功能加速上线
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稳步扩大,从最初的“4+1”扩展到“10+1”,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又从“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随着试点测试不断推进,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个地区也取消了白名单限制。7月底,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成立,37家成员单位包括多家银行机构、华为、银联商务、福州大学等,旨在推动促进数字人民币产业发展。
花数字人民币乘地铁、点外卖、逛景点……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涵盖线上线下。据介绍,各试点地区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20多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截至5月末,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数字人民币对于经济的助力远不止拉动消费。随着数字化场景越来越多,数字应用领域相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数字人民币上下游产业正在产生集聚效应,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今年6月,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福建厦门落地。当地用户可以运用数字人民币实现农业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转型。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钱包推陈出新,对公和个人业务深度融合,一些惠企利民的新功能加速上线。最典型的是薪资发放。此外,借助成本相对较低、支付即结算等特征,数字人民币还探索在资金管理、进销存管理、贷款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专家认为,数字人民币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在财政、税收、政务等方面大有可为,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预付资金管理领域,数字人民币可有效防范资金挪用,实现透明监管;在财政补贴、科研经费等定向支付领域,数字人民币能限定支付用途,实现对公共资金的全链路监控,提升政府资金效用等。
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2日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的27.2万亿增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浙江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截至今年5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约2.64亿笔,金额约830亿元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中国人民银行8月1日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会议要求中再度提出,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为推进数字人民币稳步健康发展,相关配套法规研究也被提上日程。多个地区在积极申请进入下一批试点范围。
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出台数字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配套政策,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技术标准,夯实数字人民币法治和监管基础,巩固数字人民币法偿性地位。同时,强化对数字人民币业务、风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充分运用先进监管科技手段,牢牢守住安全运营的底线。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信息隔离机制,明确运营机构开展数字人民币运营业务的独立性,并通过设立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隔离机制和使用限制,规范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的使用。数字人民币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最少、必要”原则,采集的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