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那些“伤心”的年轻人,离猝死还有多远?

昆明信息港 | 2022-05-09 13:41:52

云南疾控关注我哟  

☀云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将向您传播健康知识,发布疾病预防信息等。

那些“伤心”的年轻人,离猝死还有多远?

近年来,各类媒体关于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发生猝死的人群年龄逐渐年轻化。在无奈和唏嘘的同时,我们也会产生一些担忧,猝死会不会发生在自己和亲朋好友的身上呢?据丁香医生《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都有对猝死的担心,越年轻的群体越容易产生这类担忧,00后中近六成人有过“担心自己猝死”的想法;另一方面,真正能下决心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总存在着“熬完今天就早睡”、“明天就开始戒烟”一类的侥幸心理。

那究竟什么是猝死,又应该如何预防它的发生呢?

什么是猝死?

猝死定义的关键字是“猝”,即在发病后在很短时间内即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为:既往身体健康或未出现异常症状的病例因自然疾病在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死亡出乎意料且无法预测。大多数学者目前均把猝死时间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内出现的死亡。猝死的原因主要分为由心血管疾病等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和由其它原因导致的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在全球和我国猝死病例中均占较大比例,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我有没有猝死的风险?

猝死的高发年龄为45-75岁,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风险高于女性,吸烟、肥胖和剧烈活动会增加风险,既往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病人更易发生猝死。那如果我是一个“貌似健康”的年轻人,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并不。近年来,我国猝死人群日渐年轻化,这与长期不良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仅 1/3 的年轻人在猝死前有心脏病病史,其余 2/3 发生在看似健康的人中,因此平时看起来健康的人也应提高警惕。年轻人常因无不适症状和相关病史而忽视自己的身体状态,不愿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大猝死发生的风险。

要改变哪些危险的坏习惯?

持续熬夜。如果持续熬夜、日夜颠倒会导致心脏无所适从,增加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风险。应杜绝长期熬夜,如偶尔通宵未睡,第二天应尽快休息,不进行高强度锻炼和工作,给心脏适应的时间。

“压力山大”。压力影响人体系统正常运转,给身体造成伤害,压力水平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风险因素;如选择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等不良方式缓解压力,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建议适当给自己放个假,选择读书、散步、聊天等健康的纾解方式缓解紧张。

久坐不动。久坐不动会减缓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使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循环变慢,可能诱发血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保证适当的运动量,选择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的锻炼活动。

抽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引发血管痉挛;而酒精则会导致心跳过快,血压急剧升高,从而引起心脏的不良事件。尽早戒烟、减少饮酒可以降低风险。

忽略体检。平日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在出现不明原因胸闷、胸痛、心悸、头晕、颈肩部紧缩感等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那可能是心脏向你发出的求援信号,应及时就诊发现隐患。

撰稿人:郭  卉

审稿人:卢  冉

供稿部门:处突中心

美编:健促信息中心  田可莹、张竞文

标签: 心源性猝死 生活方式 心律失常

  • 标签:心源性猝死,生活方式,心律失常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