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热点 >

一文读懂中医中的“太阳病”

昆明信息港 | 2022-03-29 08:03:02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本文作者:罗明丽(宜良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太阳病属于伤寒论六经病之一,从祖国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太阳所主肤表与经络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体表,营卫功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系列的疾病。太阳病比较常见的是风寒外袭,也就是风寒之邪侵袭肌表。

太阳病的病位

太阳病的病位主要涉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以及肺部的病变。在《伤寒论》里,六经分证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分的,临床上它所看到的外感风寒邪气的初起阶段,邪气侵犯的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及到小肠,所以太阳病里头没有小肠的病变。

另外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太阳表证阶段,寒邪伤表以后,常常引发肺气的宣发肃降失调,所以在太阳病篇涉及到了许多肺部的病变。

太阳病的生理

1.足太阳膀胱经 

从经络循行的角度来看,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个循行特点是:在人体上最长、穴位最多的经脉,从头到脚,它行于人体的头、项、后背。

第二个循行特点是,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督脉是阳经的总督,主管一身阳经的阳气,调节全身阳经的阳气。”所以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相通,它就可以借助督脉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这是它为什么可以主表的一个生理基础。

另外,它和肾相连,肾内藏元阴元阳,它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它可以借助肾中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

2.足太阳膀胱腑

膀胱腑,位于下焦,和肾相连,它有气化的功能。它的气化功能包括了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化生阳气,也就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产生阳气,这种“太阳之气”通过太阳膀胱经,通过三焦,向体表输布,有温养体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的作用。因此《黄帝内经》才有“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样的话。

第二个是参与水液代谢,一是排除废水,也就是说人体多余的水液,通过膀胱的气化,排出;二是化生津液,通过气化,化生津液,并且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太阳膀胱受邪,容易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等症状。

太阳的阳气

太阳的阳气,化生于下焦,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机能产生阳气,然后通过三焦和膀胱向体表输布。

太阳的阳气还要宣发于上焦,太阳阳气虽然要借助太阳膀胱经,借助三焦向体表输布,但是要想均匀地布达到体表,还必须要借助肺气的宣发。所以说,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的,只靠一个膀胱经脉或一个膀胱腑完不成这个功能。

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以后,也就最容易影响和太阳主表有关的这些脏器的功能失调。表阳被寒邪所伤,很可能出现肺气的宣发肃降,也很可能影响中焦接气机的升降失调。所以人一旦感冒,经常出现食欲不振,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脾气下陷腹泻严重,这是因为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以后,影响了脾胃之气升降功能的失调。

“太阳阳气”在体表的功能

第一点,温养肌表。正常的人有正常的体温,是靠太阳的阳气来提供能量的,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之后,温煦失司,我们就出现了怕冷的症状,这就传递出一个信号——人体感受邪发病。

第二点,管理汗孔开阖,调节体温。天气热,或者运动过后,人体体内代谢旺盛,产热增多,汗孔就打开,以出汗的方式来散一些热;天气冷的时候,汗孔就关上。所以太阳的阳气一旦受邪,这种管理汗孔开阖的功能失调,要么无汗,要么汗出不断。

第三点,防御外邪。归纳起来是“温养肌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人体表的阳气是靠太阳所输布,体表的阴液是靠肺来宣发,所以风寒邪气伤阳气,起于足太阳;而温热邪气伤阴液起于手太阴。所以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开始就是手太阴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标签: 足太阳膀胱经 太阳膀胱经

  • 标签:足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