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特钢(000708.SZ)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全年业绩稳定增长,营收净利双增。
中信特钢日前发布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85.74亿元,同比上涨29.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52亿元,同比上涨31.82%;基本每股收益为1.58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6.51元。
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中信特钢表示,报告期内面对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及“能耗双控”政策等影响,公司一方面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适时调整产品售价,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多措并举,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费用的增长,从而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稳定增长。
重组后净利持续增长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湖北黄石,1997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
2018年,中信集团筹划将旗下特钢资产整合,由上市主体、控股子公司大冶特钢发行股份方式实现特钢资产整体上市。2019年1月,中信泰富特钢整体上市工作正式启动。10月,重组完成,大冶特钢更名为中信特钢。
完成整合后,中信特钢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特殊钢制造企业,钢材总产能达1500余万吨。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特钢可生产3000余个钢种、5000余种规格,是目前全球品种规格最多的特殊钢材料制造企业之一。公司各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交通、机械、铁路、海运等多个领域,此外还通过股权投资参与350万吨/年无缝钢管产能的经营管理。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公司营收分别为721.9亿元、726.2亿元和747.3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5.8亿元、53.86亿元、60.24亿元。重组后的中信特钢保持了净利润持续增长。
根据日前公布的2021年湖北省上市企业市值排行榜,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沪深AB股上市企业中,湖北省13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9159.21亿元。中信特钢以1033.65亿元排名第三,仅次于三安光电和闻泰科技,成为湖北三家千亿上市公司之一。
“三高一特”产品高速增长
随着高端制造、国防、航空航天快速发展,“三高一特”产品需求前景广阔。
基于在特钢领域多年的深耕细作,中信特钢已掌握了“三高一特”系列产品的主要核心技术和关键生产工艺,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的总体部署,实现工艺质量设计的定量化、精准化和数字化,提升和稳定产品质量。
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特钢“三高一特”产品保持高速增长,1—9月份高温合金的产销已超过2020年全年水平。
2021年9月,中信特钢公开发行可转债拟募集资金50亿元,致力于通过设备改进、工艺优化、智能制造及环保治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量,主要用于“三高一特”产品体系优化升级项目等。预计技改项目二、三期完成后,达产年预计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5065.63万元、264338.80万元,项目达产年将分别形成3.9万吨、5.3万吨“三高一特”产品的生产能力。预计至2024年项目相继建成,公司将新增“三高一特”产品产能9.2万吨/年,较2020年的生产规模扩大两倍。
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中信特钢表示,“三高一特”产品是公司“十四五”重点发展板块,也是最近一次公司可转债募集资金的重点投资方向之一,公司会持续保持强投入,按照国际一流的目标,汇集整个集团之力,努力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公司“三高一特”相关工艺技术、装备配套、人才队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都有较充分的准备。随着国家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高端特钢材料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公司将紧抓机遇,对标国际一流的“三高一特”材料供应商,强投入、强推进,大力发展特冶锻造和“三高一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