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古长城脚下的山西代县,位于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座仅有20万人口的小县城,建档立卡贫困村就有236个,贫困人口47258人。长期以来,代县人都在与贫困作斗争,想方设法脱贫致富。
67岁的高凤兰就是凭着自己刺绣的手艺,创办代县雁绣坊,在传承刺绣技艺的同时,带领代县妇女走出一条“刺绣脱贫路”。
峨口镇位于代县城东南,也是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西大门,这里自古商贸繁荣,民间工艺历代传承,特别是刺绣、剪纸、面塑更是当地妇女的日常“女红”。
峨口镇的高凤兰从小学习刺绣,并一步步成长为刺绣布艺大师。“我从9岁就开始学习刺绣、剪纸、面塑,参加工作后,也从未间断手中的刺绣活儿。”高凤兰告诉记者,自己的姑姑是村里有名的刺绣巧手,经常手把手教她针法、配线、色调等刺绣艺术。
几十年来,高凤兰用心进行刺绣创作。她绣出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1999年,高凤兰退休。可随着曾经教过自己的老艺人相继离开人世,传承几千年的刺绣艺术面临失传的困境,高凤兰下决心要担负起抢救、传承民间刺绣技艺的担子。
从此,高凤兰一心扑在挖掘、研究、整理、开发雁门民间传统刺绣技艺上。她说服丈夫随自己一同回到村里,走访健在的老艺人,向她们请教针法、绣法、配色配线法,收集古老绣品和底样子,并精心研究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装订成册。
2009年开始,高凤兰每年都会赴苏州向当地的老师傅求教刺绣技艺。几年来,她把学到的苏绣精华同代县当地传统刺绣融合起来,创出了别具特色的雁绣。按照新的刺绣方法,高凤兰绣出的拖鞋、肚兜、童鞋等绣品深受欢迎,尤其是花鸟鞋垫还远销到欧美国家。
随后,高凤兰决定创办代县雁绣坊传承刺绣技艺,并为广大妇女搭建脱贫致富的平台。她自筹资金2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租赁场地和绣坊。为了方便和照顾农村贫困妇女离家远的实际困难,她采用“公司+个户”的模式,集培训、生产、代销为一体,集中培训技艺,个户分散生产实践,使大家能在自己家门口创业就业,创收脱贫。
李粉团是代县上磨坊乡的贫困户,2008年开始跟着高凤兰学习雁绣,第一幅刺绣作品就卖了4500元。2012年,李粉团成为刺绣培训老师。她说:“我现在每年仅刺绣作品和培训讲课费差不多能收入2万多元。2017年,我们家也正式脱贫,还住进了楼房,家庭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
在精准扶贫妇女刺绣培训班开班后,高凤兰免费给贫困妇女发放刺绣工具、刺绣用料,挑选技艺精熟、有耐心的刺绣老师。近年来,高凤兰的团队共培训5000余名学员,为传承雁绣、发展文化产业,壮大队伍、培养人才。
如今,代县的广大农村妇女正凭着刺绣等民间传统手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杨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