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分子溶液剂都有哪些
1、低分子溶液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资料图片)
2、溶液剂:不挥发性化学药物
3、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水溶液、;不宜大量配置和久贮。
4、糖浆剂: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5、醑剂: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乙醇浓度一般为60%-90%。
6、酊剂:药物的乙醇浸出液,酊剂中乙醇的最低浓度为30%。
7、甘油剂:外用(口腔、耳鼻喉)。
二、溶解法注意事项
1、难溶性药物:应先用助溶剂溶解
2、溶解速率慢的药物:加入前采用粉碎、加热、搅拌等措施。
3、易氧化的药物:溶剂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加抗氧剂。
4、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
三、稀释法:将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浓贮备液作为原料稀释成治疗浓度范围,供临床使用的方法。
四、糖浆剂的特点
1、一般含蔗糖不得低于45%(g/ml),供口服应用。
2、纯蔗糖的饱和水溶液称单糖浆,浓度为85%(g/ml)
3、单糖浆作用:矫味剂、助悬剂
4、单糖浆或含糖量高的糖浆剂不易生长微生物:低浓度的糖浆剂需加防腐剂。
五、糖浆剂的制法
1、热熔法
蔗糖溶于新煮沸过的纯化水中,继续加热使其全溶,降温后加入其他药物,搅拌溶解、过滤。
(1)蔗糖溶解速度快,过滤时间短,不易污染微生物。
(2)制品颜色变深(转化糖),不适于热不稳定性药物
2、冷溶法
蔗糖溶于冷纯化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1)适用于热不稳定性或挥发性药物
六、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其中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胶浆剂)。
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荷电性、渗透压、粘度和分子量、聚结性、胶凝性
七、溶胶剂
1、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1-100nm)分散再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胶粒时多分子聚集体,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2、溶胶剂的性质
(1)光学:丁达尔效应、胶体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光散射
(2)电学:电泳现象、双电层结构
(3)动力学:布朗运动、分子不规则运动
(4)稳定性:热力/动力学、聚结、重力沉降
3、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1)分散法:机械分散法、超声分散法、溶胶法
(2)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
八、混悬剂
1、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混悬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2、混悬剂适合的药物
(1)将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时
(2)药物剂量超过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型应用时
(3)延长药效、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时
(4)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5)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3、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1)药物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在使用或贮存期间含量应符合要求
(2)混淆剂微粒大小根据用途而有不同要求
(3)粒子的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不应结块,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4)混悬剂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和水化 参考书本p116页。
九、絮凝:加入适当电解质,使符合ζ电位降低以减少微粒之间的排斥力,从而使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1、絮凝的特点:
(1)沉降速度快、沉降面明显
(2)沉降体积大
(3)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原有状态
十、反絮凝
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其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剂。
十一、乳剂: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1、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1)乳化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相体积比:小于25%乳滴容易分层、稳定在40%-60%左右、大于60%乳滴容易发生合并或引起转相。
2、乳剂的制备
(1)油中乳化剂法,也称干胶法:乳化剂+油→水
(2)水中乳化法,也称湿胶法:乳化剂+水→油
(3)新生皂法:硬脂酸+三乙醇胺
(4)机械法:胶体磨、超声波乳化器、高速搅拌器、高压乳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