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社区“智”理 百姓安居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热议话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关注重点。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产业升级,更在社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智能安防到环境监测,从节能照明到智能抄表,科技正在重塑社区治理,为人们带来更安全、便捷和高效的生活体验。
云端鹰眼:AI监控摄像头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监控系统特别是被称为“云端鹰眼”的AI监控摄像头的使用,不仅增强了社区安全防护能力,还提升了管理效率。
“AI监控摄像头应用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它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视频流进行实时分析,能够自动、精准地对物体和人进行检测和分类。”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冷先凯介绍。
为确保信息具备高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AI监控摄像头一般配备高速无线通信模块,全面支持WiFi、4G/5G等主流网络协议,保障视频数据能够被迅速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以便后续处理。相关云计算平台凭借强大的计算资源,不仅可以高效执行复杂的AI算法,还能够存储海量历史数据,为后续深入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当AI监控摄像头捕捉到可疑目标时,会立即启动物体跟踪功能,锁定该目标并持续追踪其移动轨迹。“不仅如此,借助对过往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后台系统还能对目标物体未来的移动路径进行科学预测。”冷先凯介绍。
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引入AI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能够自动监测并识别社区内的违规事件,迅速完成取证,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同时,借助人脸识别技术,摄像头可以对异常事件涉及人员以及陌生人的行动轨迹展开精准追踪,为社区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狭窄、未作固定工作场所且通风差,易积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或缺氧的空间被称为有限空间。因其环境复杂,一直是社区安全管理难题与物业巡查盲区,安全隐患难以被及时察觉。AI监控摄像头可以全年无休、全天24小时实时监测有限空间,发现异常情况会立即上报,解决了监管难题。”木棉岭社区物业经理王振豹说。
天际防线:高空抛物智能检测系统
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城市管理和公共秩序带来巨大挑战,也为社区环境埋下了诸多不安定因素。而高空抛物智能检测系统犹如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为社区居民搭起“天际防线”。
该系统以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驱动力。部署在社区内的高清摄像头,宛如敏锐的“电子眼”,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捕捉高层建筑的外部环境画面。系统可以对实时视频流展开深度分析,能够精准识别每个潜在的抛掷动作。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该系统可以对物体的运动模式进行分类,准确判断高空抛物行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自适应性使系统能够通过不断积累新的案例和场景,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
“例如,在不同的光照条件、天气状况下,这一系统可以通过调整参数设置,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郑江华说。
一旦检测到高空抛物行为,该系统不仅能够立即触发报警,并通知物业管理人员,还可以高效地回溯事件过程。通过整合多个角度的摄像头视角,以及结合时间戳和地理位置信息,系统可以生成完整的事件记录,为后续的法律程序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数字哨兵:智能门禁与访客管理系统
你是否曾因忘记携带门禁卡而无法进入小区,或是曾担忧社区大门的出入管理不够完善?如今,被称为“数字哨兵”的智能门禁与访客管理系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该系统借助先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实现居民身份的精准验证,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及虹膜识别。
其中,人脸识别运用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摄像头捕捉的人脸图像中提取独特面部特征,并与预存模板匹配。即使面对复杂光照条件或居民佩戴口罩的情况,也能实现高精度的身份验证。指纹识别通过电容式、光学式等传感器采集指纹图像,利用特征点比对算法确认身份。虹膜识别则借助红外线扫描虹膜纹理,生成唯一数字编码,实现精准身份识别。
当用户靠近门禁点时,系统会自动启动验证程序,仅需短短数秒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并开启门禁,极大提升通行速度。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自动监测功能。它能够实时监测通行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例如,当监测到有人试图尾随他人进入门禁区域时,系统会立即启动尾随报警功能,提醒现场人员并通知安保人员进行处理。
隐形管家:智能物联抄表系统
传统水表、电表、燃气表抄表效率低、易出错且数据滞后,难以满足现代社区管理与居民生活需求。在此背景下,智能物联抄表系统应运而生。这位“隐形管家”凭借自动化采集与远程监控功能,实现了表计的智能化管理。
智能物联抄表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先进的物联网架构。每块表计都配备了有线或无线通信模块,这些模块功能强大,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RS485、WiFi、LoRaWAN、NB-IoT等。对于搭载有线通信模块的表计,边缘物联网关会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定时轮询,精准地将能耗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而配备无线通信模块的表计则更加智能,能够定期自动将读数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全程无需人工介入,从而有力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极大提升抄表效率和数据质量。
在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方面,智能物联抄表系统采用多层加密技术以及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所有数据通信均通过SSL/TLS加密通道进行传输,从根本上杜绝了数据泄露的可能。同时,只有经过授权的特定人员才能够查看和操作相关数据,为信息安全筑牢防线。
为了让居民更好地管理和了解资源消耗情况,研发人员还为该系统配套开发了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随时查询用量、缴费记录等信息。系统还可以给用户发送账单提醒、异常警报等通知。
环境卫士:垃圾满溢智能监测系统
在传统社区管理中,垃圾满溢一直是困扰居民和管理者的一大难题。仅靠人工巡查效率低下,还常常会出现垃圾满溢长时间无人处理的情况,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如今,在许多城市,垃圾满溢智能监测系统正在悄然守护社区环境。无需人工频繁巡查,这位“环境卫士”可精准发现垃圾满溢问题并迅速解决。
垃圾满溢智能监测系统的核心是部署于垃圾桶内外部的各种智能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垃圾桶的状态,并将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或云端平台。系统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精准判断垃圾满溢程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当检测到满溢或违规行为时,平台会自动生成工单并推送至环卫人员的手机App。”冷先凯说,从AI识别到工单处理完成,平均耗时仅15分钟,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查提升10倍以上。
“以前垃圾桶满了也没人管,夏天臭气熏天。现在垃圾都及时被保洁人员清理了,小区环境整洁多了。”采用垃圾满溢智能监测系统社区的居民感慨道。
智慧光网:自适应节能照明系统
传统照明系统在社区中常常面临诸多问题:能耗高、照明效果不佳、无法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亮度等。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社区运营成本,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然而,随着自适应节能照明系统的引入,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自适应节能照明系统通过部署智能灯具,实现了灯具的自感应和自调节功能。这些灯具能够根据环境光线和人员活动情况自动调整亮度、大幅降低能耗。这一系统依赖自组织网络和多种无线通信协议来实现灯具之间的互联互通。应用Zigbee、LoRaWAN等技术,每个灯具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节点加入到整个社区的照明网络中,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智慧光网。
“该系统配备了多种传感器,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响应。”郑江华说,“光传感器可以检测环境光线强度,根据自然光照条件自动调整光源亮度,既可确保照明效果,又能节约能源。人体红外传感器可以识别人员活动,当其检测到有人经过时系统会自动开灯或提升灯光亮度,无人时则调低灯光亮度或关灯,避免不必要的电力浪费。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如在湿度过高时适当增加灯光亮度。”
数据显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自适应节能照明系统较传统照明系统节电52%,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