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科创板共有5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7078.07亿元。那么,科创板运行四个月来的表现如何?市场各方对此又是怎么评价的?对相关人员而言,该从哪些方面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本期科创板专刊,我们将就相关话题展开阐述。
截至11月24日,科创板已经有56家企业上市。从这些企业情况来看,总体具备较强的科创属性,拥有“硬科技”是一个“标配”。
科创板要支持和鼓励怎么样的“硬科技”企业?上交所市场发展与服务专业委员会专职委员王勇的理解是,“硬科技”不仅仅是国际领先的技术,也不局限于高端制造业。那些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有助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都是“硬科技”的体现。
上海浦东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红岩认为,“硬科技”就是指在全球有领跑能力的核心科技,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壁垒足够高,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关键核心技术。“硬科技”是支持中国未来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他看来,“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创板的支持:其一是极大地解决了“硬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了“硬科技”产业的发展;其二,“硬科技”指数跑赢了其他指数,是今后乃至未来数年内资本市场一道靓丽风景线;其三,科创板引领社会投资新动向,过去一些机构尤其是社会资本专注于互联网模式的创新投资,科创板推出后开始关注“硬科技”企业。
截至11月24日记者发稿,科创板共有申报企业179家。从行业分类和企业数量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多,研究和试验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有的行业甚至只有1家企业申报。
选择什么样的上市标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中,详细披露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5套标准,并且严格规定IPO的企业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所选的具体标准。
经过梳理后,《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有超过八成企业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第一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业界认为,有5套上市标准可供企业选择,很好地体现了科创板的包容性。科技创新企业具有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失败率较高的特点。设立科创板,很好地解决了科技创新企业的痛点,丰富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层次,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上市选择。
“回顾科创板快马扬鞭从0到1的诞生历程,我们深切感到,科创板既承担了支持科技企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使命,也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深层次制度变革的试验田,试验田的价值非常值得期待。”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向阳表示,我国科创板定位是培养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核心企业,科技创新将引领我国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服务的全产业链经历一次全面升级。而建立在研发实力基础上的竞争壁垒将会成为影响科创企业估值体系一个非常关键的因子。
王勇表示,在支持“硬科技”企业的过程中,科创板必须把握好科技创新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和资本市场规律,不仅要为成功的科技创新企业锦上添花,更要为在路上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助力,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