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队伍再添一员。
8月3日,上海银行对外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获准筹建上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上银理财”)。
此前,渤海银行、恒丰银行筹建理财子公司的事宜已分别于今年4月份和6月份先后获批。随着上银理财的加入,年内获批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已达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队伍日益扩大。
易观分析高级金融顾问苏筱芮对本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后,金融监管秉持“补短板、提质效”的理念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商业银行主动响应监管号召,在处置存量的同时控制增量。理财子公司队伍日益扩大,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同时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运营及投研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获批筹建
自2018年12月份银保监会正式批准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
本报记者了解到,上银理财是今年获批筹建的第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是第七家获批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
关于设立上银理财的详情,早在2019年1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相关公告就有提及。
彼时上海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议案》,同意该行全资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上海银行100%持股。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可能在适当的时机引进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设立上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是该行顺应监管要求、完善表内外风险隔离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与理财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架构,加快实现理财业务专业化经营和转型发展,提升该行理财业务市场竞争力。” 上海银行称。
根据公告,筹建工作完成后,上海银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提出开业申请。
“未来,商业银行将陆续回归业务本源,发行符合监管要求的理财产品,在消除期限错配的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 苏筱芮说。
至此,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大行6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7家、农商行1家、中外合资4家,其中21家已开业运营。
目前,上银理财30亿元的拟注册资本是已获批的城商行理财子中最高的。相较而言,国有行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均在80亿元以上。
保本理财规模已清零
上海银行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上海,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为24621.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6%。2020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07.46亿元,同比增长1.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85亿元,同比增长2.89%。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保本理财规模已清零,净值型产品规模占理财产品的比例为74.79%,较上年末提高12.22个百分点。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822.20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773.95亿元,增幅25.39%。2020年,为客户实现收益116.38亿元,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22.54%。
该行表示,统筹安排老产品存量非标债权资产处置,按计划消化非标债权投资。同时,根据监管规定,按照理财子公司独立经营的要求,积极推动组织架构设计、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等前期准备,有序推进理财子公司筹建申报工作。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22%,拨备覆盖率321.38%,继续保持行业较好水平。
今年1季度末,上海银行总资产为25513.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2%;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22亿元,同比增长5.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54亿元,同比增长6.04%。
同时,该行近三年资管业务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8%,今年6月末存续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超4100亿元。
理财子公司渐成市场主力军
作为银行理财转型的关键,理财子公司的作用不可小觑。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理财子公司产品存续规模7.6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07%,同比增长5.06倍,占全市场的比例达30.4%,存续规模首次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第一大机构类型。
同时,理财子公司产品规模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理财子公司募集资金规模达8.3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19倍,占全市场的比例达27.08%。银行机构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10.67万亿元,占银行机构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61.24%,较年初增加5.3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增加14.98个百分点。
而近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理财业务存量整改进展情况符合预期,2021年一季度末已经整改过半,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将完成整改。
关于整改的进度,业内人士表示,城商行转型速度较其他类型银行更快,因为城商行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上体量较小,存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易于转型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海银行为首的城商行在布局理财子公司的同时,其产品发行占比也在逐渐提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仅在上周(7月26日-8月1日)新发封闭式净值型理财563款,城商行发行数量最多,共发行了283款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在业绩基准方面,城商行的整体预计业绩水平相对较高,达3.96%,但环比下跌0.14个百分点。
尽管业绩水平有所提高,但市场上对公募基金的追捧依旧热度不减,造成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的管理规模差距逐渐减小。
针对此现象,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来看,公募基金占比并不是很大,居民的家庭金融产品配置还是以现金和存款为主。但随着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投资者会转向去投公募基金,对银行理财来说竞争压力会增大。
“但是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投资者选择余地和投资渠道增多,会倒逼银行理财和理财子公司产品以更多新技术、新投研能力去提高自身的收益率,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 欧阳日辉说。
苏筱芮则认为之所以公募基金在近段时间内受追捧,是因为相对而言,一些风险承受能力更高的客户或在尝试购买基金等风险较高产品,有可能导致对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侵蚀。
在与公募基金竞争市场份额的同时,苏筱芮认为,银行拥有强大的口碑与品牌效应,此外银行理财还能够借助母行渠道触达更为广泛的客群。“劣势在于投资者对转型中的银行理财了解程度不够高,且多为保守型客群,对于风险的认知、项目类型的识别能力等均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