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深交所下发的7篇监管函中,针对股价波动下发1篇关注函,涉及公司为天音控股;针对2020年年报下发6篇问询函,涉及公司为立方数科、东土科技、美达股份、*ST海源、*ST中基和光启技术。详情如下:
立方数科主营产品业绩下滑,或存债务逾期风险?
5月20日,深交所对立方数科下发问询函,对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表示关注。
立方数科从事太空板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安装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太空板系由周边钢围框、内置桁架与发泡水泥芯材及面层复合而成,集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2012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
年报披露,立方数科子公司北京东经天元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经天元”)、北京元恒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恒时代”)、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互联立方”)报告期内分别亏损 0.68 亿元、0.21 亿元、0.20 亿元,立方数科就并购前述三家子公司形成的商誉计提了 3.45 亿元减值准备。深交所关注到,前述子公司以前年度业绩已出现下滑,但均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对此,深交所要求说明其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并亏损的原因,结合三家子公司所处环境及生产经营的变化情况、业绩变动情况等补充说明相关商誉出现减值迹象具体时点,报告期一次性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前期减值测试采用的关键假设和预测数据是否合理,商誉减值计提是否充分。
另据年报,报告期内立方数科主要产品营业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软件销售、技术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0 亿元、0.34 亿元,较上年分别下降 59.83%、54.41%,其毛利率分别为 20.75%、0.02%,较上年分别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77 个百分点,技术服务业务近三年毛利率大幅波动。就此,深交所要求结合软件销售及技术服务业务具体情况、经营模式、主要客户及订单、可比同行业公司情况等补充说明其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报告期内公司软件销售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盈利模式以及是否较往期发生较大变化。
年报披露,立方数科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0.15 亿元,短期借款期末余额 1.08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88.72%。深交所要求说明公司流动负债偿还情况,逾期债务情况及占比(如有),并结合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未来资金支出安排与偿债计划、公司融资渠道和能力,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说明是否存在债务逾期风险。
东土科技商誉大幅减值,计提比例累计达91.39%
5月20日,深交所对东土科技下发问询函,对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表示关注。
东土科技是一家专注工业互联网技术及产业的公司,主要产品有芯片(通信、安全、总线、SDR自主网、动态加密)、工业服务器、交通服务器、边缘服务器、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云平台、精密时钟产品、工业通信网络产品、作战指挥系统、战术互联网产品、战术通信终端等产品,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核电、风电、太阳能、石油化工、轨道交通、城市管廊、矿山、冶金、水务、智能交通、船舶等行业。2012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
报告期末,东土科技资产负债率为66.75%,较2019年末上升19.73 个百分点。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42,309.40 万元,其中 3,425.02 万元处 5 于权利受限状态,短期借款期末余额 29,127.60 万元,一年内到期的 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 10,978.00 万元,其他流动负债2,075.60 万元。 报告期内,东土科技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928.19 万元,较 2019 年下滑 207.97%。对此,深交所要求东土科技说明报告期内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并结合现金流状况、2021 年还款安排、日常运营及项目建设需要分析公司是否存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形。
报告期末,东土科技预付款项期末余额 4,150.08 万元,其中期末余额第一名为对客户 77 的预付款 1,208.20 万元。深交所要求东土科技补充报备客户 77 名称,说明此客户是否为关联方或与大股东存在其他形式的资金往来,并说明公司向客户支付预付款的原因及合理性。
此外,年报显示,东土科技对以前年度并购标的形成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54,789.12 万元,其中对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讯数码”)相关商誉计提减值 38,438.75 万元,对北京科银京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银京成”)相关商誉计提减值 10,958.12 万元,对北京东土拓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明科技)相关商誉计提减值 3,144.13 万元。东土科技自 2015 年以来完成多次收购,形成商誉账面原值共 126,918.47 万元。
截至 2020 年末,东土科技已计提商誉减值 115,993.09 万元,往期多次并购所形成商誉的减值计提比例已达 91.39%。深交所要求结合各标的2021年度第一季度财务数据说明2020年末减值测试关键参数设置的合理性等。
扣非后净利连续2年为负,美达股份持续运营能力遭质疑
5月20日,深交所对美达股份下发问询函,对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表示关注。
美达股份是一家涵盖聚合、纺丝、针织和印染的企业,1997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
据2020年年报,美达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 21.32%。分产品看,切片营业收入为10.1亿元,同 比下降 26.98%,毛利率同比增长 3.06 个百分点;锦纶丝营业收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 17.30%,毛利率同比增长 0.6 个百分点。对此,深交所要求美达股份结合销售模式、产销率、产能利用率、原材料、人工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对比同行业公司分产品分析营业收入下降的同时毛利率增加的合理性。
年报显示,美达股份2018 年、2019 年及 2020 年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50.04 万元、-8,648.07 万元及-2,142.17 万元,美达股份扣非后净利润已连续两年为负;报告期内美达股份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为847.59 万元。对于美达股份的持续运营能力,深交所表示关注,要求其分析说明主营产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年报及临时公告显示,美达股份控股股东青岛昌盛日电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29.33%,其质押、冻结股数占持有股数比例分别为 93.73%、71.75%。深交所要求说明截至回函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数量、比例,说明质权方、起止时间、股票数量、占比及资金用途等;以及截至回函日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被冻结时间、期限、冻结法院、涉案案由、案件进展等,同时,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质押、冻结情况是否会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或经营情况造成重大影响,深交所也表示关注,并要求其充分提示风险。
扣非净利连续八年为负,*ST海源欲摘帽引问询
5月20日,深交所对*ST海源下发问询函,对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表示关注。
*ST海源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及新型智能机械装备企业。3D业务已实现在教学、工业设计、医疗、民用事业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2010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
据2020年年报,*ST海源实现营业总收入3亿,同比增长38%;实现归母净利润3286.7万,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1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八年为负值。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463.3万,同比增长14.7%;归母净利润-303.6万,同比下降110.5%。
2020 年5 月 11 日,*ST海源披露《关于申请撤销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认为符合申请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并向深交所申请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
对此,深交所要求*ST海源结合扣非净利润连续八年为负值的原因、公司发展战略与趋势等因素,说明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同时,自查公司是否存在《股票上市规则(2020 年修订)》第 13.3 条、第 14.3.1 条和《关于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 年修订)〉的通知》(深证上〔2020〕1294 号)第四项规定的股票交易应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者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此外,2021 年 1 月 9 日,*ST海源披露《关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将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深交所对此事表示关注,问询*ST海源在年度审计之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原因,与前任会计师是否存在纠纷或争议。
迎合热点操作股价?天音控股收关注函
5月20日,深交所对天音控股下发关注函,对近期公司信息披露和股价问题表示关注。
天音控股是互联网营销、移动互联、移动通信等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1997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
5 月 14 日天音控股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天音控股在调研活动中提及与电子烟品牌成都小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野”)、铂德(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德”)战略合作。
2021 年 5 月 19 日,天音控股披露《关于股价异动的公告》称,天音控股全资子公司天音通信有限公司已分别与小野、铂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销售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 2021 年计划共开设 8000 家电子烟品牌专卖店,小野及铂德品牌各开设 4000 家,通过召开 25 场省级、100 场市级招商会及一线城市的行业展会推广,各品牌每月将开设 400 至 500 家品牌专卖店。
深交所对此表示关注,要求天音控股补充披露签署上述协议的具体时间,以及协议签署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并结合以上问题说明天音控股是否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是否存在违反信息披露公平性的情形,是否存在迎合市场热点影响公司股价的情形。
此外,深交所要求天音控股结合欧美电子烟市场环境变化及国内电子烟行业政策调整的具体情况,充分评估电子烟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对未来经营造成的影响,以及天音控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予以必要的风险提示。
一季度营收为0,*ST中基或存终止上市风险?
5月20日,深交所对*ST中基下发问询函,对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表示关注。
*ST中基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是农业产业化企业。依托新疆的地域和自然优势,致力于发展番茄“红色产业”。2000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
据2020年年报,*ST中基实现营业总收入2296.6万,同比下降89.2%,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 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营业收入后,2020 年营业收入仅为 8.64 万元。
同时,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ST中基2020年财务报告出具了带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段落的无保留意见。
此外,*ST中基拟向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常州市众壹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常态化防疫专项——新疆应急医疗防疫物资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股票发行后公司业务拟向医药科技、健康科技领域内的技术研发,以及药品及医疗器械销售业务转型升级。
而*ST中基 2021 年一季报显示,2021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0 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979,751.27 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9,979,751.27元。
对此,深交所表示密切关注,要求说明2021 年一季度无营业收入的原因,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具体措施及进展,并据此评估公司股票是否存在终止上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显示,*ST中基其他应收款报告期末账面余额为 2.13 亿元,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前五名合计 1.87 亿元,占其他应收款总额 86.79%。其中,*ST中基应收天津中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中辰”)往来款 9,060.40 万元,账龄为 2-3 年、4-5 年、5 年以上,报告期末坏账准备余额为 8,199.96 万元。*ST中基应收李联股权转让款 1,618.66 万元,账龄为 1-2 年,报告期末坏账准备余额为 161.86 万元;*ST中基应收焉耆中基天通蕃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焉耆中 基”)往来款 957.98 万元,账龄为 1 年以内、1-2 年、2-3 年,报告期末坏账准备余额为 137.68 万元。
根据年审会计师出具的《年度关联方资金占用专项审计报告》,*ST中基与焉耆中基往来款为非经营性往来。公开资料显示,李联为天津中辰、焉耆中基的最终受益人。
光启技术违规担保,内控遭监管质疑
5月20日,深交所对光启技术下发问询函,对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表示关注。
光启技术是汽车座椅金属零部件制造商,主要业务为:尖端装备超材料方案提供和产品生产;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研制;各类汽车座椅功能件、安全件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
2018 年至 2020 年,光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4.64 亿元、4.81 亿元、6.36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3.78%、32.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15 亿元、1.63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63%、42%。其中,超材料研发实现收入 1.50 亿元,同比增长137.76%,超材料产品实现收入2.58 亿元,同比增长 65.55%,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2 亿元,同比下降 17.96%。
2020 年光启技术来自于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为 61.45%,而2019 年该比例为 44.99%。对此,深交所要求光启技术结合 2020 年和 2019 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和超材料行业分别列示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模式、性质等变化情况,说明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等。
2020 年度,光启技术实现营业收入 6.36 亿元,同比增长 32.25%,而发生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金额分别为 402 万元、2,215 万元、8,637 万元,同比变动分别为-20.64%、2.64%、-9.14%。深交所要求光启技术结合主营业务开展、营业收入变动等情况,详细分析销售收入增长与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变动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光启技术子公司光启超材料存在以定期存单形式为公司控股股东关联方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总计 12.15 亿元。
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内部控制评价结论,光启技术董事会认为,不存在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同时,会计师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深交所要求光启技术结合违规担保情况,说明认定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的依据及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