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江西省自11月起对于用电信产品欠费超过三个月不注销的情况,将接入个人征信系统。若存在不良征信记录,个人贷款、就业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均可能会受到影响。(《中国新闻周刊》10月11日)
此消息一出,一时间怨声载道。将手机欠费与征信体制挂钩,真的是改变现状的最好方式吗?
电信这一行为,无非是想限制那些欠费不再使用但不注销、而是选择遗弃号码的用户。但实际上,要求诸多、程序冗杂,才是许多用户选择遗弃号码的原因。“必须当地办理注销业务;必须在套餐协议到期后注销,如若不得已要赔偿违约金再注销...”注销困难,用户才选择了遗弃号码。相对于急于将欠费不注销号码用户接入征信体制,不如先改进一下注销业务,这才是解决遗弃号码问题的关键。
除了注销业务繁琐,二手号码不清理就再次售卖、自动套餐续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随意扣费、时不时地客服骚扰……这些为用户带来困扰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北京的秦先生欠费一个月未使用,扣取话费竟然高达300;更有为了注销电话卡而不远万里者—办理地随意,但注销只能回到办理处,颇有一种“售票口在这,退票口在阿富汗”的味道。这些问题不解决,还要以征信来强行限制用户,只怕是更加让用户寒心。
将手机欠费与征信体制挂钩,靠征信强制力来限制,反而让人们对于征信体制失望。征信体制是为了限制失信行为,维护诚信社会。但欠费停机时电信也不再为用户提供任何服务,我没有继续使用,你也没有提供服务,且该收取的费用也没有停止收费,何来“失信”一说呢?即使在中国电信看来是失信行为,那真的有必要上升到影响征信的地步吗?
不求内部变革,而企图通过外部强制了手段来“威胁”用户以达到目的,只能让本身就积怨已久的中国电信进一步陷于舆论中的“不义”境地。并不是说中国电信的服务不好,只是这样的强制手段实在不合适。想要改变现状,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简化程序、优化服务,才是与用户和谐相处,求取进步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