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针对网约车聚合平台的整治从今年 4 月一直持续了现在,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今年 4 月 26 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各地交通运输、电信、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地方层面交通运输新业态多部门协同监管工作机制作用,结合当地实际,研究探索规范网约车聚合平台管理的法规政策措施。
《通知》指出,网约车聚合平台和网约车平台公司存在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和乘客合法权益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通知》给出对于聚合平台的责任划分,比如督促网约车聚合平台对相关网约车平台公司落实核验责任,不得接入未在当地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和车辆均应办理相应网约车许可。
(资料图片)
随后,多地出台关于网约车聚合平台的管理通知,对聚合平台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尤其强调要落实其主体责任。
经济观察报记者分别联系了高德打车、百度打车两家网约车聚合平台,询问政策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影响与企业的应对之策。
高德打车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出台的一些新政策)定义了(网约车聚合模式的)电商平台属性。不过感觉太笼统了,没什么快速显现的影响。" 他认为,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的《通知》对聚合平台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相对积极的政策,将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另一家聚合平台百度打车未作出回应。
聚合平台市场份额近三成
拥有巨大空间的中国网约车出行市场从未平静过,其商业模式从独立网约车平台发展到了现在网约车平台与网约车聚合平台并行的局面,前者以滴滴出行为代表,后者以高德打车为代表。
高德打车是国内最早推出聚合打车服务的公司。2017 年,高德打车首批接入了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等网约车平台,凭借高德地图的巨大流量入局网约车市场。此后,美团、百度地图等同样拥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聚合平台行列。
以北京为例,目前推出打车聚合服务的平台包括高德出行、美团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等,其中高德出行、百度打车、腾讯出行运营方式为纯聚合模式,即自身没有投入运营车辆,接入平台的车辆均由第三方网约车平台提供;美团打车、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则提供自营与第三方网约车两种选择。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今年 6 月份共收到网约车订单信息 7.63 亿单,环比上升 3.7%。其中,面向聚合平台完成 2.18 亿单,环比上升 4.0%。聚合平台订单量占比 28.57%,约为整体市场的三成。这一数据相比于 2022 年 7 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首次披露聚合平台数据时,增长了 6.56 个百分点。
一位经常打车的北京市民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自营平台与聚合平台各有优劣,自营平台管理更严格,体验更好,且像滴滴这种大平台,价格还相对便宜;聚合平台的可选择性更多一些,但管理上比较混乱,体验不是很好。"
聚合平台在管理上的无序,从其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上有所体现。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披露的 6 月份信息中,TOP5 的网约车平台合规率区间为 86.2% 至 93.3%,而 TOP5 聚合平台的合规率区间为 59.8% 至 72.8%,后者合规率偏低。
行业监管政策不断强化
对于行业、企业、乘客、司机等相关方来说,聚合打车平台原本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聚合打车模式也引发了利益分配、权责划分等新问题。例如乘客在打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投诉时,会遇到网约车平台和聚合平台两方 " 踢皮球 " 的情况。
今年 5 月,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就高德打车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一案开出罚单,对北京易行出行旅游有限公司(高德打车所属主体公司)罚款 1 万元并责令整改。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表示,高德打车是一个大号的网约车平台。平台内聚合的网约车公司并没有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其只是负责招募司机、发展车辆,做好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管理,从而弥补高德打车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线下能力不足的短板。据此,高德打车应当依法申请取得客运出租汽车经营许可。
实际上,国家相关部门已多次对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进行约谈,并制定行业新政。7 月 26 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对滴滴出行、高德打车、T3 出行、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进行约谈。
约谈指出,当前仍有部分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随意调整运营规则、侵害乘客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问题,存在不稳定风险隐患,甚至个别平台公司出现了运营安全事故。针对上述相关问题,对各企业提出一系列改进要求。
广州、湖北、贵州、四川等地也根据《通知》要求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6 月 30 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聚合服务经营行为的通知》指出,聚合服务经营在网约车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实际经营中,部分聚合服务经营者为了逃避监管,变相从事网约车营运,将大量未办理许可的网约车车辆、驾驶员纳入平台内小网约车企业名下经营,若发生司企纠纷、司乘纠纷后将责任全部推给小网约车企业,难以保障驾驶员及乘客的合法权益。
为此,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要求聚合平台不得干预网约车平台公司价格行为,不得直接参与车辆调度及驾驶员管理;为了加强网约车驾驶员权益保障,规定聚合平台应当会同平台内网约车企业,落实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 " 阳光行动 " 要求,主动公开计价规则,合理设定并公开抽成比例上限,在驾驶员端实时显示每笔订单抽成比例;在保障乘客权益上,规定聚合平台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咨询服务和投诉处理的首问负责制度。乘客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且难以向平台内网约车企业进行追偿时,聚合平台应当积极协助乘客维护合法权益。
对于这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网约车聚合平台 " 监管风 ",多位行业专家认为国家加强对于聚合打车商业模式的监管,将有利于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同时,在严监管的环境下,一些些缺乏竞争力的聚合打车平台将加速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