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宏观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黄金期 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15%

长江商报 | 2021-06-30 08:40:32

为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编制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5月8日。业内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将实施准入管理,是国家在监管层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将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智能网联汽车在征求意见稿中被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通常也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

2020年开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迎来政策支持黄金期,多部委全面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覆盖战略方向、落地引导及设施建设等各个层面。如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战略定位,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鼓励智能网联技术优先搭载于新能源汽车,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融合;工信部、交通部等多部委出台政策全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地方也不断提出指导意见及规划,如湖南、惠州、北京、江苏、四川、成都、浙江、深圳等地区专门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布政策,体现出这些地区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极高,产业政策也更具针对性,利于相关企业发展,深圳、重庆还在相关领域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苗圩副主任在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云论坛上表示,2020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了15%。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车联网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网技术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向公众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主要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提出了准入管理指导性意见。一方面,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满足“功能安全及预期功能安全保障”“网络安全保障”“软件升级管理”三方面安全保障能力要求,且需建立专职的功能安全、预测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团队,负责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工作。具备工信部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可统一设立安全保障团队。另一方面,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过程保障要求中,意见稿针对“整车尤其是驾驶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安全过程”“驾驶自动化系统预期功能安全过程”“网络安全过程”提出了14小项要求,涉及风险评估、概念设计、产品开发、测试等各个阶段。

征求意见稿对产品准入测试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申请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至少应满足包括“模拟仿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实际道路测试”“车辆网络安全测试”“软件升级测试”和“数据存储测试”在内的七大项32小项要求。

数据信息在未来生活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数据管理,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

对此前事故频发的自动驾驶功能,征求意见稿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应明确驾驶自动化功能及其设计运行条件、应能自动探测驾驶自动化系统失效以及是否持续满足设计运行条件,并能采取风险减缓措施以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等。“安全”成为了征求意见稿中的高频词。

  • 标签:产品准入,车辆生产,汽车产业,产业发展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