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6亿,如此庞大的群体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国新办日前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占比18.70%。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建立养老用品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费能力上升推动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巨大的养老需求为养老市场带来了宽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意见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特别提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此外,我国还将大力发展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发展适老化家电、家具产品以及新型照明、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辅助起身、安防监控和家务机器人等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并大力推动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等发展。
养老产业迎来春天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结构为居家养老占市场份额96%,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距离国务院提出的“9073”模式结构尚有差距。
有数据显示,2016—2020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由2.8万个增长至3.8万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比重达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10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有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言,养老服务机构仍旧还有上涨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扩大多方参与、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明确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鼓励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及市场化的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养老托育领域的投资力度。创新信贷支持方式,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推进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探索收费权质押贷款,落实好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灵活提供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分期还本付息等多种贷款产品和服务。扩大实施养老产业专项企业债券和养老项目收益债券,支持合理灵活设置债券期限、选择权及还本付息方式,鼓励发行可续期债券。
引导保险等金融机构探索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向养老托育行业提供增信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养老托育机构运营相关保险。
同时,各类企业加速投资布局养老市场,深入挖掘养老产业链上下游机会。如万科、旭辉、奥园、远洋等百余家地产类企业,泰康人寿、合众人寿、太平人寿等众多险资类企业,九如城、同仁堂、英智康复等综合类企业,首开、首创、诚和敬等地方国资类企业,亲和源、光大汇晨等运营类企业等。
近日,中国平安推出了康养品牌挺进养老社区,这也是国内头部寿险公司中,最后进入养老社区的企业。中国平安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创新发展方式,整合公司金融、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布局康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