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十年周期已然开启,中部城市人口规模排位刷新。
5月28日,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232.7万人。至此,中部六座省会城市人口数据全部出炉。
上一次(2010年)人口普查,六座城市人口规模排名分别为: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南昌、太原。对比来看,中部六座省会城市排位刷新,最新排名依次为: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太原。
从规模来看,郑州、武汉、长沙三城本次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合肥站上“900万+”台阶;从排名来看,本次人口普查,中部地区人口第一大城市“易主”, 郑州以1260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力压武汉的1232.7万人,首次问鼎“中部人口第一城”;两次人口普查,南昌和太原都排名末位。
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郑州人口居中部省会之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人才的持续引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规模较大以及城市规划比较到位。
前陕西省咸阳市政府经济顾问、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河南集全省之力,主要采取大中原集中式发展的模式来发展省会郑州。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从人口还是资源倾斜等方面,郑州远远超过之前。与此同时,河南包括洛阳在内的一些城市也拉开了和其他一些三线城市的差距。而武汉在湖北省政府的均衡发展战略下,实行的是一种均衡发展模式,所以除了武汉的发展之外,湖北省其他的一些城市经济增长也相对较快。”
三城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
据本次人口普查,中部城市人口数量有三个“千万”级别、一个“准千万”级别。
河南不仅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我国的高考大省之一。其省会郑州排名第一,常住人口为1260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62.7万人相比, 郑州十年间增加397.4万人,增长46.07%,年平均增长率为3.86%。郑州超出武汉27.4万人,问鼎“中部地区常住人口第一城”。
叶青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首先得益于近年来郑州对人才的持续引进;其次,郑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规模较大,例如富士康郑州工厂;此外,郑州的城市规划比较到位,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电信主枢纽城市,其中郑州航空港区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面积达到近5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0万,便于人口的集中。
河南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文元此前也表示,郑州人口规模变化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口吸纳能力强,二是人口集聚水平高。
退居第二的武汉,常住人口为1232.7万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254.11万人,增长25.97%,是自人口普查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最高的十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34%。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中游核心城市,武汉对湖北全省乃至全国人口有着较强的聚集能力。
对于武汉被郑州赶超,叶青表示,武汉要进一步引进新的产业,加强吸引人口的有效措施。此外,在吸引投资方面还要着重发力。
“千万人口俱乐部”新晋成员长沙位居第三,常住人口为1004.8万人,比2010年增加300.4万人,增长42.6%,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15.12%。
排位第四的合肥,常住人口为936.9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45.7万人相比,增加191.3万人,增长25.7%,年平均增长2.3%,10年来全市人口快速增长。
而江西省会南昌和山西省会太原相对落后,人口规模分别为625.6万人、530.4万人,排位居末。太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以前地位尊崇,但是重工业的附加值远远不如新兴的科技产业,尤其是不如高端服务业。
对此,王红英认为,这实际上是公认的一个局面。山西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封闭,除了煤炭资源之外,其他一些第三服务产业发展较慢,加上人口基数的规模没有明显优势,在我国经济向新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太原难免占下风。
南昌的五大支柱产业是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和新医药,不过就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数量都不及合肥。但是王红英认为,“理论上而言,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资源也非常丰富,与广东等发达省份接壤,南昌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合肥。因此,在未来新一届领导的科学管理下,南昌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部“第一城”花落谁家?
记者注意到,除了人口规模之外,对比六座城市人均GDP,武汉、长沙、郑州都相对居前,南昌和太原均相对靠后。
2010年,六个城市的人均GDP排名依次为长沙、武汉、郑州、南昌、太原、合肥;2020年,位次调整为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南昌、太原。
那么,综合来看,长沙、郑州和武汉,谁更具发展潜力?
“武汉、长沙、郑州,三个城市各有特色。”王红英分析认为,长沙在人才相对比较集中、消费市场比较活跃的背景下,在大消费层面已经成为全国的打卡聚集地。尤其像快乐大本营等品牌类的娱乐行业崛起,加上影视业的崛起,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会使得长沙朝着大消费的方向快速发展。
武汉则是大学非常集中的一个城市,大学城、一些产学研高科技研究中心越来越多。以小米为例的一些科技集团的落户,包括一些芯片的研究和制造企业的落地,将会使得武汉百万大学生的人才优势得到极大的发挥,会促使武汉朝着科技型的城市发展。
而作为国家交通枢纽的郑州,是“米”字形铁路的汇集点,吸引了包括菜鸟、京东等大规模仓储的集中落户,包括富士康的加工基地也在郑州航空港落地。因此,未来郑州将建设一个大商贸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基于其天然的地理位置,物流运输成本会极大降低,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大物流,包括一些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落地会支撑郑州成为一个制造业和物流的集散地。
因此,这三个城市具有不同的特点,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经济的特殊要素,各具特色地发展,会使得我国经济尤其中部经济的发展更加具有多元化特征。
对于中部城市未来的发展,王红英认为,中国经济的战略大转移在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许多产业会从东部沿海城市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中部地区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其他劳动要素,使得像富士康等国际化的企业都纷纷地落户河南、湖北等地,从这个角度而言,中部经济的崛起中长期来看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在此背景下,对于人才落户,政策上要提供更加优惠的措施,比如加大财政补贴、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包括子女就学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政策倾斜。如此才能把人才与我们中国经济大的战略转移紧紧结合在一起,进而使中部经济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