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6月12日表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央行上周连续5天开展逆回购操作,共计4200亿元。央行近期通过连续公开市场操作,使得短期市场利率回落。国务院6月11日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2019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央行货币政策尚未转向,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依旧是政策的着力点,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较为中性。
市场对货币政策预期回归中性
当前货币政策目标要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等多重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日前表示,从今年初到现在,央行加大总量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加上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超预期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引导降低贷款利率,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春节过后,央行货币政策措辞宽松,当时利率互换曲线出现倒挂,即1个月互换利率要高于3个月。5月5日,前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降准降息,后有全国两会临近,市场对于宽松预期再次升温,互换曲线短端再次出现倒挂。6月初,由于降准降息预期落空,叠加央行“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的论调,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大幅降温,互换利率曲线恢复了正常形态。因此,可以用互换曲线短端利差的负值程度来衡量市场对于政策宽松的预期。
展望后市,鲁政委进一步表示,从利率互换市场看,当前市场对央行降息的预期大幅降温。从5月底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可看出,只要隔夜利率上涨至2%以上,央行均进行逆回购投放,这说明央行货币政策尚未转向,将货币市场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依旧是政策的着力点。市场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较为中性,回购利率、3个月Shibor利率等货币市场利率仍存在上涨压力,央行将继续采取逆
回购操作缓解货币市场利率上涨压力。
企业部门融资结构持续改善
据央行6月10日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0.02万亿元,狭义货币(M1
)余
额58.11万亿元,M2
增速维持在11.1%,M1增速从5.5%升至6.8%。5月社融规模增量达3.19万亿元,高于预期的3.1万亿元。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8万亿元,略低于预期的1.6万亿元。
鲁政委表示,企业部门的融资结构持续改善。5月,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了2781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增量仅2亿元。这有可能反映出,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正在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与此同时,受“五一”假期的影响,5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出现季节性的回落,下降至2971亿元,同比仍然多增1938亿元。
有机构分析称,从5月金融数据看,实体经济融资维持稳健,企业增量大于居民,侧面印证了投资复苏快于消费。企业中长贷占比继续上升,与纾困政策支持下企业复工复产继续推进,稳增长政策导向下基建类贷款投放增加相吻合。
CF40研究部主任徐奇渊则表示,CPI、PPI两个环节都有明显的下行压力。从外部环境看,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货币政策都具宽松属性。因此,后续我国宏观政策采取宽松措施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空间也在增大。
提高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央行连续发布的三份文件中,其中,有两份涉及货币信贷政策信贷工具,另一份是关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
为提高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潘功胜表示,央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发布新的货币信贷政策工具,一项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另一项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计划。
据本报记者了解,央行还推动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新增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6000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等。
各方评价称,新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具有显著的市场化、普惠性和直达性等特点。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行为进行激励,但不直接给企业提供资金,也不承担信用风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对普惠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联系,保证了精准调控。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表示,二季度政策关键在于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为未来的复苏奠定健康的微观主体基础。“组合拳”政策提高了政策直达性,有助于保企业,进而实现保就业、保民生。